宣德皇帝朱瞻基在位期間,社會安定,經濟發展迅速,這為瓷器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宣德窯瓷器在經歷了永樂時期的沉淀和積累后,無論是社會經濟還是制瓷工藝,都有了非常大的提高。宣德窯瓷器產量大,尤其官窯瓷器更是達到了明代歷代之冠,并創造了許多新的瓷器品種,例如甜白釉、寶石藍、霽紅、灑藍等,其中宣德五彩尤為有名。
原料:宣德窯瓷器的原料選擇十分講究。例如,青花器使用的青花原料是南洋輸入的“蘇泥勃青”(也稱“蘇麻離青”),這種青料施于釉內,燒成后色料深入釉里,清晰明麗,具有渾然莊重的藝術效果。
胎質:宣德時期,瓷土淘煉更加精細,燒結后更為縝密堅硬。宣德器胎質細膩,多細砂底,琢器接痕少見。同類器與永樂相比,胎體顯厚重、堅致。大器多厚胎,底為無釉的砂底,處理光滑自然,無旋痕,常有火石紅斑。
釉面:宣德窯瓷器的釉面細潤,但多桔皮紋。青花器釉面多泛青,稱作“亮青釉”,俗又謂之“唾沫釉”。宣德器的高溫色釉中,都具有釉面桔皮紋和氣泡麇集現象,少有例外。可見垂流痕。釉色有白色潔潤者、施釉不勻者、青白色者、漿胎開片者等多種。
器型:宣德窯瓷器的器型多樣,造型凝重渾厚,同類器型與永樂相比有細微差別,如扁腹綬帶葫蘆瓶、花澆、高足碗等。同時也有許多含外來色彩的器型,此時器型、品種繁多,居明代之冠。
紋飾:宣德窯瓷器的紋飾一改永樂的纖細風格,顯得粗重豪放,筆法蒼勁。尤以龍紋雄健威武之狀,為明、清兩代之。
宣德窯瓷器的代表作品眾多,如故宮館藏的祭藍釉白花魚蓮紋盤、青花紅彩海水蛟龍紋盤等。這些瓷器造型端莊,釉質肥厚瑩潤,青花色澤深沉含蓄,色重處青花下凹,呈現出點點的黑疵斑痕,與濃艷的青色相映成趣,形成特的藝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