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株高桿的大葉黃楊栽植在一起,形成連續且密實的植物景墻,作為組團的背景。這種形式的大葉黃楊景墻,高度以大于1.5m為宜。為了植物景墻的密實度,少栽植高度以3排以上為宜。多株大葉黃楊球非規則式片狀栽植,作為前景;觀花喬木(紫葉李)作為背景。
金邊黃楊是大葉黃楊的變種之一,葉形、葉片大小與大葉黃楊有相似性。其葉片邊緣有黃色色帶,是金邊黃楊的大觀賞特征,屬于彩葉植物。生長到一定年限的金邊黃楊,尤其是在當年的新發出的葉片中,會出現一定的「返祖現象」。在植物個體中,偶爾出現其原生種所具有的某些性狀特征。金邊黃楊的返祖現象具體表現為:大多數的金邊葉片中,出現部分不帶金邊的葉片。
大葉黃楊和小葉黃楊是屬于不同的物種。它們在植物分類學上屬于同一屬——黃楊屬(Podocarpus),但它們的葉片大小不同,因此得名為大葉黃楊和小葉黃楊。
大葉黃楊的葉片相對較大,通常為橢圓形或倒卵形,葉子長度一般在5-10厘米之間。
小葉黃楊的葉片相對較小,通常為線形或條形,葉子長度一般在1-3厘米之間。
因此,盡管它們屬于同一屬,但大葉黃楊和小葉黃楊是兩個不同的樹種,它們具有不同的葉片形態和大小。
大葉黃楊中耕除草其實是它在苗期管理的過程中要做的工作之一。它一般在雨后或者是在灌溉后進行中耕和除草,好是在土壤濕潤的時候就將草進行連根拔掉。苗木新栽不久,更是應該及時的進行中耕和除草,這樣可以更加的利于促進苗木的根系生長。
大葉黃楊對土壤要求不嚴格,沙土、壤土、褐土地都能種植,但好是含有機質豐富的壤土地。整地時要求地型平整,結合深翻,加施有機肥,每畝2000公斤左右。大葉黃楊栽植幼苗以春季為主,一般在4月上旬“清明”前兩三天為宜,露地栽植一般株行距為0.5×1.5或0.4×1.2米,每畝栽植約1000~1500株。
大葉黃楊栽苗后24小時內灌次水,隔3至5天灌第二次水,再隔5至7天灌第三次水,灌完三水之后,可根據天氣和苗木情況再決定是否灌水。大葉黃楊苗木新栽不久,大部分土面暴露于空氣當中,不僅土壤極易干燥,而且易生雜草,此期間應及時進行中耕除草,以利于促使苗木根系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