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線形,長2-4毫米。花白色或淡紅色,通常2-3朵,簇生葉腋;花梗細弱,長1-2毫米,下部有關節;花被片卵圓形,長約2毫米,果時水平伸展。
果實(包括刺)寬橢圓形,通常長8-12毫米,寬7-11毫米;瘦果不扭轉、微扭轉或極扭轉,條形、窄橢圓形至寬橢圓形;果肋突起或突起不明顯,溝槽稍寬成狹窄,每肋有刺2-3行;刺等長或長于瘦果之寬,細弱,毛發狀,質脆,易折斷,較密或較稀疏,基部不擴大或稍擴大,中部2-3次2-3分叉。花期5-7月,果期6-8月,在新疆東部,8月出現第二次花果。
以系統揭示其表型變異程度和變異規律為目的,對河西走廊沙拐棗天然分布區的7個群體的種子長,種子寬,種子長寬比,千粒重等4個種子表型性狀進行了觀測,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較,相關分析等多種方法分析了表型變異及規律.方差分析結果表明:除種子長外,其余各種子性狀在群體間存在顯著差異;種子長,種子寬,種子長寬比和千粒重的變異系數為:8.21%,11.25%,13.08%,15.98%;種子長,種子寬,種子長寬比,千粒重之間有著極顯著的相關性(P<0.01);種子千粒重與各地理生態因子呈極顯著相關性,種子長寬比與溫度相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