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合金鋼焊條是指熔敷金屬化學成分分類中含有一種或幾種合金元素,且其總含量不超過 5% 的焊條。以下是關于低合金鋼焊條的一些特點、分類及使用注意事項:
特點
力學性能良好:通過調整合金元素的種類和含量,可使焊縫金屬具有較高的強度、韌性和抗疲勞性能,能夠滿足不同工作條件下低合金鋼的焊接要求。
焊接工藝性較好:具有良好的焊接工藝性能,如電弧穩定、飛濺小、脫渣容易等,便于操作,能夠獲得良好的焊縫成型。
操作要點
保持短弧焊接:低合金鋼焊條焊接時應采用短弧操作,短弧可以使電弧熱量集中,減少熱量散失,提高焊接效率和質量。同時,短弧還能有效保護熔池,防止空氣侵入,減少氣孔、夾渣等缺陷的產生。一般弧長應控制在焊條直徑的 0.5 - 1 倍之間。
控制焊接角度:焊條與焊件之間的角度應根據焊接位置和接頭形式進行調整。在平焊時,焊條與焊件表面的夾角一般為 70° - 80°;在立焊時,焊條與焊件表面的夾角為 80° - 90°;在橫焊和仰焊時,焊條與焊件表面的夾角為 60° - 70°。正確的焊接角度可以電弧穩定,熔滴過渡順暢,焊縫成型良好。
多層多道焊注意事項:對于較厚的焊件,需要采用多層多道焊。在焊接過程中,要注意每層焊縫的厚度和道數,一般每層焊縫厚度不宜超過焊條直徑,道數根據焊件厚度和坡口形式確定。每焊完一層焊縫,應及時清理熔渣和飛濺物,檢查焊縫質量,如有缺陷應及時進行修補。同時,要控制層間溫度,層間溫度應不低于預熱溫度,且不宜過高,以免造成焊縫組織過熱,降低焊縫力學性能。
普通低合金結構鋼的焊接工藝特點
1)焊條、焊絲及焊劑的選擇
強度鋼應按照等強原則選擇焊條。
2)預熱
預熱是防止冷裂紋、熱裂紋和熱影響區出現淬硬組織的有效措施。
3)焊后熱處理
多數情況下,普低鋼焊后不需進行熱處理,只有在鋼材強度等級較高、厚壁容器、電渣焊接頭等才采用熱處理低合金鋼焊后熱處理有三種方法(A)消除應力退火;(B)正火加回火或正火(C)淬火加回火(一般用于調質鋼的焊接結構)
焊接順序
合理規劃:對于復雜的焊接結構,應制定合理的焊接順序,以減少焊接應力和變形。一般先焊收縮量大的焊縫,后焊收縮量小的焊縫;先焊對接焊縫,后焊角焊縫;先焊短焊縫,后焊長焊縫。例如,在焊接工字梁時,應先焊翼板與腹板的對接焊縫,再焊翼板與腹板的角焊縫,且焊接角焊縫時應采用分段退焊法,以減小焊接變形。
對稱焊接:對于具有對稱結構的焊件,應采用對稱焊接的方法,使焊接應力相互抵消,減少變形。如焊接矩形框架時,應從框架的中心向兩端對稱施焊,避免因焊接順序不當導致框架變形。
焊條的分類方法有很多,其中常見的是按焊條的用途、藥皮類型及其熔渣特性進行分類。
1)按焊條的用途分類。按焊條的用途,可將焊條分為非合金鋼及細晶粒鋼焊條、熱強鋼焊條、不銹鋼焊條、低溫鋼焊條、鑄鐵焊條、鎳及鎳合金焊條、銅及銅合金焊條、鋁及鋁合金焊條、特殊用途焊條等。
2)按焊條藥皮類型分類。按焊條藥皮類型,可將焊條分為鈦型、纖維素型、金紅石型、鈦鐵礦型、氧化鐵型、金紅石+鐵粉型、氧化鐵+鐵粉型、堿性+鐵粉型、鈦酸型等。
3)按熔渣特性分類。按焊后熔渣特性,可將焊條分為酸性焊條和堿性焊條。酸性焊條電弧穩定性好,易脫渣,其焊接工藝性能優于堿性焊條;堿性焊條力學性能、抗裂紋性能等均優于酸性焊條。
特殊情況處理
焊條發紅:在焊接過程中,如果焊條發紅,說明焊條電流過大或焊接速度過慢,導致焊條過熱。此時應適當減小焊接電流或加快焊接速度,避免焊條繼續發紅。如果焊條發紅嚴重,應停止焊接,更換焊條,以免影響焊接質量。
出現氣孔和裂紋:如果在焊接過程中發現焊縫出現氣孔或裂紋等缺陷,應立即停止焊接,分析產生缺陷的原因。如因焊條受潮引起,應更換烘干后的焊條;如因焊接參數不當引起,應調整焊接參數;如因焊件表面有油污、鐵銹等雜質引起,應清理焊件表面后重新焊接。對于已出現的氣孔和裂紋,應采用合適的方法進行修補,如鏟除缺陷部位,重新進行焊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