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傳入中國,受到了很多人的尊崇,歷史延續至今,已經深深的根植于中國的歷史中,而隨之帶來的佛學,也是對中國有著很大的影響,佛像的出現,更是為這一文化增加了不少光芒。
鎏金佛像是用水銀,讓黃金融化,然后涂抹到銅佛像的表面,再次經過高溫,就會得到帶有金質的佛像。鎏金佛像的造型是很優美的,表面散發著光芒,上面的紋飾也是豐富絢爛,深得大家的喜歡。
明代宮廷中,還設立了建造佛像的機構,稱作“佛作”。制作出來的佛像都是在西藏佛教文化影響下的造像模式的基礎之上,融入傳統的審美和一些工藝手法,將漢文化與藏族文化巧妙的結合在這一尊尊佛像上。
就像是明代鎏金觀音菩薩銅坐像,佛像軀體渾厚,造型上比較樸實,體態優美,面部具有中國人的普遍特征,平整,立體度不高,眉毛細長,雙目是平直的,嘴角微微向上,給人一種溫柔平易近人的感覺,身體裸露,胸前佩戴有珠串,下身穿著長裙,腰間配有瓔珞帶。雙腿盤坐于蓮花臺上,座上覆蓋有蓮花瓣紋的浮雕。
明鎏金宗喀巴大師銅坐像,依舊是秀氣的圓臉,頭上戴有尖尖的帽子,蒙古式的,細長的眉毛,雙目向下,唇角微微揚起,像是在笑。右臂袒露在外,袈裟斜著披在身上,雙臂放在胸前,雙手拿著蓮枝,正襟危坐的感覺油然而生,袈裟深深淺淺的刻著花卉和纏繞的枝條,鑄工精細,神情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