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錐對氣候要求較高,較適合在熱帶環境生長,不適宜在低溫環境中生存。如果會將紅錐種植在低溫的地方,則會影響其生長速度,溫度低于零下7度時,會被凍傷甚至凍死。 地理環境 海拔越高溫度越低,因此紅錐也不適宜生長在高海拔地區,當海拔達到1 000 m以上時,紅錐通常分布較少或生長不良,具體見表1。表1是海拔為500 m以下、樹齡是8~10年的紅錐林年均生長量的分析,結果表明當海拔為500 m以下時,對紅錐的生長量并沒有明顯影響。
水分管理
澆水、抗旱
苗木栽植后,應燒透水一次,如遇干旱天氣,栽植一月內應另澆水 1~2 次。如造林面積大,人工澆水困難,造林苗木應采用營養袋育苗,對提高苗木抗旱能力,提高苗木成活、 保存率效果顯著。紅錐幼林耐蔭,通過留存帶間雜草,有利于紅錐幼林生長,同時又能提高土壤保水功能,起到抗旱作用,或通過營造混交林或間種玉米等高稈作物提供遮蔭,增強紅錐幼林抗干旱能力。
抗洪排澇
紅錐不耐水澇,紅錐林地抗洪排澇必需予以重視。排澇措施主要是在造林坡地上緣挖截水溝,防止洪水沖刷林地,坡地下緣或臺地挖排水溝排水,防止林地水土流失;坡地造林選擇帶狀整地,增加土壤雨水滲透,減少地表徑流、減緩地表徑流流速,也能起到一定的抗澇排洪作用。
紅錐 (Castanopsis hystrix) 又名紅黎、赤黎、黎木、刺栲、紅栲、紅掾栲、紅柯,屬殼斗科栲屬常綠大喬木,高 30m ,胸徑 lm 。從地理位置上主要分布在我國南部的廣東、廣西、云南、貴州、湖南、江西、福建、臺灣等地,從水平氣候帶上包含熱帶、南亞熱帶和中亞熱帶地區,從垂直分布上主要在海拔 300~ 1500m ,以低山丘陵為主,由南向北分布海拔逐漸降低。紅錐天然林 5 年前生長較慢, 5 年后樹高、直徑生長明顯加快。樹高平均年生長量 0.7m 以上,胸徑速生期約 6~20 年,平均生長量 0.6 ~ 0.8cm 。紅錐 10 年左右開始開花結實, 20 年進人盛果期。 4~ 5 月開花,果實 11 月中旬至 12 月初成熟,可此時采種。紅錐較耐蔭,幼年耐蔭性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