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工程領域覆蓋的范圍包括:地質調查技術和方法與礦產資源勘查與評價,區域礦產基地及礦產遠景區預測與評價,礦區與礦床的勘探、開發與評價,地質工程領域建設、勘查評價項目可行性研究與決策,地質勘探的新技術與新方法,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地質災害的預測、評價、監測與保護,地質結構、地質環境、地質過程及地質災害研究中的計算機應用,地質工程實施過程中的質量檢測及新方法、新技術的設計、開發、應用,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行業的工程管理。
我院具有傳統的技術優勢,現有在職職工341人,大專以上學歷人員292人;其中各類人員221人(研究員級11人、62人、中級67人、初級67人),技術工人120人(技師30、工67、中級工22)持有各類職業資格證書41人。注冊巖土工程師22人,注冊測繪師5人,一二級建造師13人,注冊會計師1人)。 我院擁有各類鉆探測試設備80余臺套,注冊資金1080萬元,能立承擔各類工程地質水文地質勘察、鑿井、地形測量、物理勘探、環境地質評價、地質災害治理(評估、勘查、設計、監理、施工)等工程項目,擁有完備的土工實驗室,具備完善的土、巖、水的測試手段。
江蘇省地質工程勘察院擁有各類鉆探測試設備80余臺套,注冊資金1080萬元,能立承擔各類工程地質水文地質勘察、鑿井、地形測量、物理勘探、環境地質評價、地質災害治理(評估、勘查、設計、監理、施工)等工程項目,擁有完備的土工實驗室,具備完善的土、巖、水的測試手段。
五十年代,江蘇省地質工程勘察院參與了三門峽選址、南京長江大橋的地質勘探和研究,承擔了江蘇省域農田供水、城市供水和供水等勘察任務;
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中期,江蘇省地質工程勘察院完成了江蘇省區域1:20萬及1:5萬水文工程地質與環境地質勘探研究;
進入八十年代,江蘇省地質工程勘察院率入工程勘察市場和國際勞務市場,先后承接完成了萬余工程勘察項目,其中國家或特大型工程數百項,以優良的質量與良好的信譽得到了委托方的好評,并贏得了同行的尊敬。
江蘇省地質工程勘察院完成了蘇錫常地區淺層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研究報告,湯山、湯泉地下熱水資源調查及五十多個礦泉水的分析評價工作,承擔了江蘇省地面沉降監測系統蘇州、無錫、常州、南通、鹽城等市多組基巖標、分層標的建標工作,完成了京滬高速鐵路江蘇省域、京福高速公路、南京地鐵二號線等數百項建設用地地質災害勘察評估項目。
自八十年代以來,江蘇省地質工程勘察院靠品牌闖市場,靠信譽求生存、圖發展,在企業品牌、企業信譽、企業形象等各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贏得了良好的社會美譽。我院始終保持市場的地位,是原地質礦產部“功勛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