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葉榆生長迅速,枝條密集,耐強度修剪,造型豐富。既可培育為黃色喬木,做為園林風景樹,又可培育成黃色灌木及高樁金球,廣泛應用于綠籬、色帶、拼圖、造型。金葉榆根系發達,耐貧瘠,水土保持能力強,除用于城市綠化外,還可大量應用于山體景觀生態綠化中,營造景觀生態林和水土保持林。
金葉榆的推廣應用,可以將目前只有在華北以南地區才有的紅、黃、綠交相輝映的繽紛景色,在廣大的東北、西北和沿海地區得以實現,改變我國北方地區色彩單調、鹽堿地區和山體美化中缺少合適品種的局面,創造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金葉榆的耐旱性較強,田間管理較其他樹種簡單。苗木從繁育到出圃,每間隔1個月左右結合澆水施肥2~3次。培育金葉榆大苗時采用胸徑3~4cm的白榆大苗為砧木進行高接,若培育金葉榆幼苗可在一至二年生白榆實生苗上嫁接。嫁接的時間一般為3月,在砧木苗還沒有開始發芽,且樹液即將開始流動時進行嫁接成活率高。
金葉榆嫁接后,傷口愈合較慢,嫁接15d后,隨著傷口的逐漸愈合,要進行一項特殊管理即抹去作為砧木的白榆枝干萌生出的一些綠芽,只留下嫁接枝的金黃色葉片。待接穗與白榆干完全結合后,將嫁接時纏繞在傷口處的塑料帶認真拆除。
金葉榆自然式造型主要是樹冠修剪,所以就要選擇樹冠優美茂盛的金葉榆效果會更好。修剪時間根據樹種的屬性而決定,金葉榆屬于落葉喬木,在冬天枝葉會掉落,所以應該選擇在落葉后次春萌芽之前進行修剪或者生長期進行修剪。
金葉榆顏色嬌艷喜人,四季可觀。在乍暖還寒的3月,隨著紫紅色芽孢的膨大,花芽吐蕊,葉芽綻放,一輪一簇的次第開啟。隨后,便會生出嬌黃的嫩葉,到夏初濃蔭蔽日,滿眼金黃,而冬季,她優美的樹姿,或瀟灑或飄逸,或俊秀或陽剛,細密的枝條搭配寒氣結冰的霧凇,在冷冽的空氣中,充分展示出一種別樣的美,可謂是云霧凝玉,霜瓊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