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絞盤式驅動后驅發動機二個
型號 SSJ18-16
產品尺寸 3500X1650X1950mm毫米
小離地間隙 20cm厘米
檔位 無極變速
速度前/退 0-22KM/H
小轉彎半徑 小于3米
驅動方式 后驅, 差速軸傳動,齒輪箱變速
整車重量 0.7T噸
毛刷寬度 1.5m米
毛刷直徑 50cm厘米
毛刷轉速 >300轉/分鐘
左右角度控制 手動
毛刷離地控制 牽引絞盤
毛刷左右工作角度 20 度
輪胎尺寸 12寸鋁輪轂
沙灘車發動機型號 單缸,水冷,四沖程KB178
發動機額定功率 312CC/13KW
燃油牌號 93#-97#無鉛汽油
燃油容量 20L
潤滑油牌號 SAE-5W/40(曲軸箱),80W-90汽車抗壓齒輪油(減速箱)
機油容量 1.4L(曲軸箱),0.3L(減速箱)
啟動方式 電起動及手拉起動
點火方式 PEI數字電子點火
油耗 fuel consumption <=340g/KW.H
毛刷動力型號 單缸,風冷,四沖程G420FD

小型多功能除雪車相對路政車的核心優勢
靈活性更強,適應復雜狹窄場景
小型除雪車體積小巧(通常車長 3-5 米,寬 1.5-2.5 米),轉彎半徑?。ǘ鄶怠? 米),可輕松進入路政車無法抵達的區域,例如:
鄉村小路、山區急彎路段、小區內部道路、廠區巷道、景區步道等狹窄空間;
人行道、公交站臺、學校門口等低矮區域(部分小型車可調整作業高度,避免碰撞護欄、路燈等設施)。
而路政車(如大型滾雪車、拋雪車)因體積大(車長?!? 米,寬≥2.5 米),僅能在開闊的城市主干道、高速公路等作業,無法應對狹窄或多障礙場景。
多功能性,利用率更高
小型除雪車普遍設計為 “一機多用”,除雪功能外,常可搭載其他附件實現:
非雪季作業:加裝灑水裝置用于道路降塵、加裝清掃刷用于日常路面保潔、加裝垃圾斗用于短途清運等;
復合除雪:部分車型可同時完成掃雪(毛刷)、推雪(鏟板)、拋雪(拋雪筒),甚至破冰(小型破冰齒),適應薄冰、壓實雪等復雜積雪情況。
而路政車多為 “單一功能”,除雪季外長期閑置,設備利用率低。
成本更低,適合中小規模需求
采購成本:小型車價格通常在 5-20 萬元,僅為大型路政車(50-200 萬元)的 1/10-1/5;
運營成本:油耗低(多為汽油機或小功率柴油機,百公里油耗 5-10L),維護簡單(零件易采購),且無需駕駛資質(部分車型可由普通 C 照駕駛);
適合預算有限的單位(如鄉鎮、物業、中小型企業、景區等),避免 “大設備小用途” 的資源浪費。
操作門檻低,響應速度更快
小型車操作簡單(多為方向盤 + 按鈕控制),普通人經短期培訓即可上崗,無需像路政車那樣依賴駕駛員;且車身輕便,可快速調度(如小區物業、鄉鎮應急隊可隨時出動),適合 “小范圍、快速響應” 的除雪需求(如夜間突降小雪,小型車可及時清理關鍵路段,避免積雪壓實)

小型除雪車的夏季存放直接影響設備的使用壽命和冬季作業可靠性,需針對動力系統、金屬部件、易損件等關鍵部位做好防護,避免因高溫、潮濕、閑置腐蝕導致故障。以下是具體的存放步驟和注意事項:
一、存放前:清潔與全面檢查
夏季存放前需對設備進行 “全身體檢”,清除積雪、雜質并排查潛在問題,為長期閑置打好基礎:
清潔設備表面
沖洗車身:用高壓水槍沖洗掃雪刷、推雪鏟、拋雪筒內殘留的積雪、冰渣、泥沙(尤其注意毛刷縫隙、鏟板連接處的殘留,避免干燥后結塊腐蝕金屬)。
清理油污:發動機、變速箱表面若有油漬,用中性清潔劑擦拭(避免油污吸附灰塵形成油泥,堵塞散熱孔)。
干燥處理:沖洗后啟動設備,怠速運轉 5-10 分鐘(利用發動機熱量烘干殘留水分),或用高壓氣槍吹干縫隙中的積水(如駕駛艙底部、電池接線柱)。
核心部件檢查與維修
動力系統:檢查發動機機油是否變質(若臨近更換周期,直接更換新機油 + 機油濾芯,避免舊油中的雜質沉淀腐蝕缸體);燃油車需清空油箱(或添加燃油穩定劑,防止汽油 / 柴油因高溫揮發、氧化產生膠質,堵塞噴油嘴);電動車需檢查電池狀態(電量保持在 50%-70%,避免滿電或虧電存放導致電池鼓包、容量衰減)。
運動部件:掃雪刷、推雪鏟的連接軸、軸承處,需加注潤滑脂(如鋰基脂,夏季高溫不易融化),防止生銹卡滯;檢查輪胎胎壓(按說明書標準充氣,避免夏季高溫胎壓過高爆胎,或長期靜置胎壓不足導致胎面變形)。
易損件更換:若掃雪刷的刷毛磨損超過 30%、推雪鏟的橡膠刮板有裂紋,夏季需提前更換(避免冬季急用時缺貨);檢查電路線束(尤其接頭處是否有氧化,可涂抹凡士林防腐蝕)。
二、存放環境:控制溫濕度,避免 “隱性損傷”
室內存放
選擇干燥、通風的車庫或倉庫(濕度≤60%,避免直接日曬雨淋),遠離腐蝕性物質(如化肥、融雪劑存放區,防止揮發氣體腐蝕金屬部件)。
若只能室外存放,需搭建遮陽棚(防紫外線老化塑料件,如駕駛艙玻璃密封條、輪胎),并在設備底部墊木板 / 磚塊(隔絕地面潮氣,尤其南方多雨地區)。
設備停放姿勢
推雪鏟、掃雪刷等工作裝置需處于 “非作業狀態”:推雪鏟升起(離地≥10cm,避免鏟板長期受壓變形),掃雪刷收起(刷毛自然下垂,防止長期彎曲導致彈性失效)。
手動擋車型掛空擋,自動擋掛 P 擋,拉起手剎(若長期存放,可在輪胎下墊石塊輔助固定,避免手剎拉線因長期緊繃老化)。
三、長期存放的 “定期維護”
即使夏季不使用,也需每 1-2 個月對設備進行一次 “激活保養”,避免部件長期靜置失效:
啟動設備:燃油車怠速運轉 10-15 分鐘(讓機油循環潤滑缸體,防止活塞與缸壁粘連);電動車開啟電源,檢查儀表盤是否有故障碼,怠速行駛 100 米(激活電池活性,避免電芯老化)。
運動部件活動:操作掃雪刷、推雪鏟升降 / 旋轉 3-5 次,讓液壓桿、齒輪等部件活動,防止密封件因長期靜止硬化漏油。
輪胎保養:轉動輪胎 180°(改變受力點,避免長期靜置導致胎面局部磨損),檢查胎壓并補充(夏季氣溫每升高 10℃,胎壓可能上升 0.1bar,需適當放氣至標準值)。
四、細節防護:延長易損件壽命
塑料件保護:駕駛艙內的塑料按鈕、儀表盤,可覆蓋一層防塵布(防止落灰滲入縫隙);外露的塑料部件(如拋雪筒外殼)可涂抹少量硅脂(防紫外線老化開裂)。
金屬表面防銹:推雪鏟的金屬鏟板、車架焊接處,若漆面有劃痕,需用砂紙打磨后補涂防銹漆(尤其海邊地區,高鹽分空氣易加速銹蝕)。
電路保護:斷開總電源開關(若有),或拆下電池單存放(電動車電池需放在陰涼干燥處,每月補充一次電量至 60%)。

易損件維護建議
提前儲備:根據作業量預估易損件壽命(如鏟刃、刷毛),在冬季來臨前儲備 1-2 套備用件,避免臨時損壞影響作業。
定期檢查:每次作業后簡單清潔并檢查易損件狀態(如鏟刃是否有缺口、刷毛是否脫落),及時更換輕微損壞部件,避免小損變大修。
適配環境:根據作業場景選擇耐用型易損件(如硬質路面選鋼板鏟刃,瀝青路面選橡膠鏟刃減少磨損;低溫地區選耐寒橡膠刷毛)。

小型除雪車功能端適合的路面
硬質平整路面(瀝青 / 水泥公路、停車場)
核心需求:除雪 + 保護路面(避免刮傷)
適配功能端及設計特點:
可調角度推雪鏟
適配原理:
鏟面采用高彈性耐磨鋼板(厚度 3-5mm),邊緣加裝橡膠刮板(硬度 60-70 Shore A),與路面輕微接觸時可形變,避免刮傷瀝青或水泥表層。
支持30°-45° 偏角調節,可將積雪向道路兩側集中推送,適合寬幅路面(3-6 米)快速清雪。
部分型號帶液壓浮動功能:鏟面通過液壓油缸自動適應路面微小起伏(如接縫、小坑洼),保持貼合度的同時避免硬接觸。
高速滾掃刷(組合式)
適配原理:
刷毛采用混合材質(尼龍絲 + 鋼絲),外層尼龍絲(直徑 1-2mm)負責清掃浮雪,內層鋼絲(直徑 0.3-0.5mm)清理壓實雪,且鋼絲末端做圓角處理,避免劃傷路面。
轉速可調(200-400 轉 / 分鐘):低速適合薄雪(<5cm),高速適合中厚雪(5-15cm),配合推雪鏟 “先推后掃”,可實現路面無殘留。

選擇適合的除雪車功能端(如拋雪頭、雪鏟、滾刷、破冰器等),需結合積雪類型、路面特性、作業目標和設備自身條件綜合判斷。以下是具體的選擇邏輯和場景適配建議:
一、核心判斷依據:先明確 “作業需求”
選擇功能端前,需回答 3 個關鍵問題:
積雪是什么狀態?(松散雪 / 壓實雪 / 結冰層 / 混合雪)
路面是什么類型?(柏油路 / 水泥路 / 石板路 / 草坪 / 人行道,是否有障礙物如井蓋、路緣石)
作業目標是什么?(快速清通 / 除凈 / 避免路面損傷 / 將雪轉移至何處)
二、常見功能端的適用場景與限制
1. 雪鏟(推雪鏟):“大面積快速清通”
結構特點:寬幅鏟面(1.5-3 米),邊緣帶橡膠刮板,可液壓調節角度(0-30°),部分帶 “浮動功能”(適應路面起伏)。
適合場景:
積雪厚度 5-20cm 的松散雪或輕度壓實雪(如夜間新雪、未被碾壓的雪)。
開闊路面(如廠區主干道、鄉村公路),無密集障礙物(避免鏟面碰撞路緣石、井蓋)。
作業目標是 “將雪推至路邊”(無需轉移很遠,允許路側堆雪)。
不適合場景:
結冰路面(鏟面無法破除冰層,會打滑或刮傷路面)。
狹窄區域(如人行道、樓道口)或多障礙物路面(鏟面過寬易卡滯)。
需將雪 “拋至遠處”(雪鏟只能推送,無法轉移,堆雪過近可能二次結冰)。
2. 拋雪頭(拋雪機):“需要轉移積雪” 時用
結構特點:窄幅進料口(0.5-1.2 米),內置高速旋轉葉輪,帶可旋轉拋雪筒(360° 調節方向),拋雪距離 3-8 米。
適合場景:
積雪厚度 3-15cm 的松散雪(如庭院、小廣場的新雪)。
需將雪 “轉移至遠處”(如拋向綠化帶、路肩外側,避免路面積雪堆積)。
狹窄區域(如人行道、車庫出入口),進料口窄,可繞開障礙物。
不適合場景:
壓實雪或結冰層(進料口易堵塞,葉輪可能卡滯)。
路面有碎石、樹枝等硬物(會被吸入葉輪,打壞葉片)。
3. 滾刷(掃雪滾刷):“精細除凈 + 保護路面”
結構特點:圓柱形滾刷(材質分尼龍刷 / 鋼絲刷 / 混合刷),可調節轉速和下壓力度,刷體寬度 1-2 米。
適合場景:
薄雪(≤5cm)或 “殘留雪”(雪鏟清完后路面剩余的薄雪層)。
對路面保護要求高的場景(如柏油路怕刮傷、石板路怕碎裂、草坪 / 塑膠跑道)。
人行道、景區步道等狹窄且需除凈的區域(滾刷可貼合路面縫隙清掃)。
不適合場景:
厚雪(>8cm)或濕重雪(滾刷會 “粘雪”,效率驟降)。
結冰路面(鋼絲刷可能刮傷路面,尼龍刷無法破冰)。
4. 破冰器(破冰鏟 / 破冰輪):“結冰路面”
結構特點:鏟面帶鋸齒狀鋼齒(破冰鏟),或帶凸起鋼塊的旋轉輪(破冰輪),依賴沖擊力破除冰層。
適合場景:
結冰層厚度 1-5cm 的壓實冰、雪融后結冰(如白天化雪后夜間結冰、被車輛反復碾壓的 “硬殼雪”)。
堅硬路面(水泥路、柏油路),且允許輕微 “破冰痕跡”(避免用于石板路、塑膠路面)。
限制:
需配合雪鏟或滾刷使用(破冰后需用雪鏟推走碎冰,滾刷掃凈殘留)。
不可用于 “無冰層的純雪”(鋼齒會直接刮傷路面)。
三、進階考慮:功能端的 “組合適配” 與設備兼容性
功能互補:復雜場景需組合使用,例如:
結冰路面:先破冰器破除冰層 → 雪鏟推走碎冰 → 滾刷掃凈殘留。
厚雪(>20cm):先雪鏟推薄表層 → 拋雪頭轉移底層積雪。
設備兼容性:
模塊化除雪車可快速切換功能端(需確認接口匹配,如液壓接口、安裝尺寸)。
動力限制:拋雪頭和破冰器對動力要求更高(需電機 / 發動機功率足夠,避免過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