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別名 |
線路板,備件 |
面向地區 |
全國 |
線路板按層數來分的話分為單面板,雙面板,和多層線路板三個大的分類。
是單面板,在基本的PCB上,零件集中在其中一面,導線則集中在另一面上。因為導線只出現在其中一面,所以就稱這種PCB叫作單面線路板。單面板通常制作簡單,造價低,但是缺點是無法應用于太復雜的產品上。
國內對印刷電路板的自動檢測系統的研究大約始于90年代初中期,還剛剛起步。從事這方面研究的科研院所也比較的少,而且也因為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對于印刷電路板缺陷的自動光學檢測系統的研究也停留在一個相對初期的水平。正因為國外的印刷電路板的自動檢測系統價格太貴,而國內也沒有研制出真正意義上印刷電路板的自動檢測設備,所以國內絕大部分電路板生產廠家還是采用人工用放大鏡或投影儀查看的辦法進行檢側。由于人工檢查勞動強度大,眼睛容易產生疲勞,漏驗率很高。而且隨著電子產品朝著小型化、數字化發展,印制電路板也朝著高密度、發展,采用人工檢驗的方法,基本無法實現。對更高密度和精度電路板(0.12~0.10mm),己完全無法檢驗。檢測手段的落后,導致目前國內多層板(8-12層)的產品合格率僅為50~60%。
1、選擇合理的導線寬度由于瞬變電流在PCB電路板印制線條上所產生的沖擊干擾主要是由印制導線的電感成分造成的,因此應盡量減小印制導線的電感量。
2、采用正確的布線策略采用平等走線可以減少導線電感,但導線之間的互感和分布電容增加,如果布局允許,好采用井字形網狀布線結構,具體做法是印制板的一面橫向布線,另一面縱向布線,然后在交叉孔處用金屬化孔相連。
3、為了抑制PCB電路板導線之間的串擾,在設計布線時應盡量避免長距離的平等走線,盡可能拉開線與線之間的距離,信號線與地線及電源線盡可能不交叉。在一些對干擾十分敏感的信號線之間設置一根接地的印制線,可以有效地抑制串擾。
2003年中國印制電路板產值為500.69億元,同比增長333%,產值超過全球第二位的美國。2004年及2005年,中國PCB產值仍然保持了30%以上的增長率,估計2005年達到869億元,遠遠全球行業的增長速度。
電路板維修是一門新興的修理行業。工業設備的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所以各個行業的工控板的數量也越來越多,工控板損壞后,更換電路板所需的高額費用(少則幾千元,多則上萬或幾十萬元)也成為各企業非常頭痛的一件事。其實,這些損壞的電路板絕大多數在國內是可以維修的,而且費用只是購買一塊新板的20%-30%,所用時間也比國外定板的時間短的多。下面介紹下電路板維修基礎知識。
幾乎所有的電路板維修都沒有圖紙材料,因此很多人對電路板維修持懷疑態度,雖然各種電路板千差萬別,但是不變的是每種電路板都是由各種集成塊、電阻、電容及其它器件構成的,所以電路板損壞一定是其中某個或某些個器件損壞造成的,電路板維修的思想就是基于上述因素建立起來的。電路板維修分為檢測跟維修兩個部分,其中檢測占據了很重要的位置。對電路板上的每一個器件進行修基礎知識的驗測,直到將壞件找到更換掉,那么一塊電路板就修好了。
電路板檢測就是對電路板上的每一個電子元件故障的查找、確定和糾正的過程。其實整個檢測過程是思維過程和提供邏輯推理線索的測試過程,所以,檢測工程師必需要在電路板的維護、測試、檢修過程中,逐漸地積累經驗,不斷地提高水平。一般的電子設備都是由成千上萬的元器件組成的,在維護、檢修時,若靠直接一一測試檢查電路板中的每一個元器件來發現問題的話將十分費時,實施起來也非常困難。那么從故障現象到故障原因的對號入座式的檢修方式,是一種重要的檢修方法。電路板只要檢測出了問題的所在,那么維修就很容易了。以上即為電路板維修基礎知識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