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芋種植管理要點植物源農藥青枯立克奧豐廠家批發
產品名稱 |
青枯立克,大蒜油,沃豐素,奧植豐蕓苔素 |
面向地區 |
|
產地 |
山東濰坊 |
用途 |
魔芋種植管理 |
有效成分含量 |
0.5 |
有效期(月) |
24 |
劑型 |
水劑 |
類別 |
植物性農藥 |
魔芋栽培技術要點
以花魔芋和白魔芋為例:
1、合理布局,選擇佳生態環境。
花魔芋適宜種植在海拔1700m以上地區,白魔芋宜種植在海拔1500m以下地區。同時,種植中宜選空氣濕度相對高一些,半陰半陽的小環境。
2、合理密植,提高單位面積產量。
根據種芋大小不同,其種植密度可在3000—20000株/畝之間。種芋大小為200—300克時,建議種植規格為(25 30cm),凈種密度約5600株/畝。
3、選用良種,播前浸種消毒。
播前選芽眼飽滿,無破損傷口和病蟲危害,外觀周正,大小在200—500克的本地花魔芋;100—300克的白魔芋作種芋,并用1000萬單位的農用鏈霉素1000倍液或50%的多菌靈700倍液,播種前進行浸種殺菌30分鐘,晾干待用,使苗壯、苗齊。
4、選擇適宜土壤種植,做好土壤消毒和施足底肥。
選擇土層深厚,疏松的緩坡沙壤土種植,種前每畝用25千克生石灰,2千克硫酸銅撒施土表,翻挖,或在播種時用70%敵克松500倍液噴施種植溝,進行土壤和農家肥消毒處理。畝施農家肥3000—4000千克,普鈣或復合肥20—30千克,鉀肥20千克;農家肥可一半作底肥,一半作蓋種肥。
5、適期播種
魔芋種植一般在3月中旬—4月中旬播種,海拔低的地區播早一些,高海拔地區則相反。海拔2000m心上地區可凈種;2000m海拔以下則行套種。方式:小麥—魔芋—玉米、果園套種等方式。
常見病蟲害及其病狀
1、常見的魔芋病害有軟腐病、白絹病、葉枯病、炭疽病、輪紋病和病毒病,其中以軟腐病和白絹病發生廣,危害重;
危害魔芋的害蟲主要是銅綠金龜子,成蟲嚙食魔芋葉,幼蟲還蛀空球莖及根狀莖,其傷口可攜帶軟腐病病菌,造成軟腐病的發生,危害性很大。
2、發病癥狀及圖片
(1)軟腐病在7—8月嚴重發生,使受害葉片或球莖變軟變黑, 甚至腐爛,有酒味,病菌易從傷口感染,引起成片倒伏;
(2)白絹病常在 6—8月高溫干旱時嚴重發生,初發時在葉柄基部距地面3厘米處出現水漬狀暗褐小斑,3—5天即可長出放射狀的白色絹絲狀菌絲, 7—10天菌絲繼續向上下左右擴展, 使植株基部腐爛, 倒伏。
(3)細菌性葉枯病由一種黃單胞桿菌侵染致病,主要為害葉片,發病初期形成不規則黑褐色枯斑,后期葉片枯死,植株倒伏,暴雨有利于本病流行。
(4)魔芋炭疽病主要危害葉片。葉片發病,多先自葉尖或葉緣,初時產生褐色小斑點,后逐漸擴展成圓形或不規則形病斑。病斑大于5—20毫米,褐色,中央灰褐色,邊緣深褐色,病斑周圍葉面組織褪綠。后期病斑表面散生許多黑色小點粒。發病嚴重時,病斑融合成大斑塊,病部易破碎,葉面局部或大部分變黃褐色,干枯;
(5)魔芋輪紋病主要危害葉片。葉片發病,多在自葉尖或葉緣,初時產生淡褐色小斑點,后逐漸擴展成病斑,病斑近圓形至不規則形,大小5—25毫米,黃褐色,病斑上具有明顯輪紋,濕度大時病部長出稀疏霉狀物,后期病斑上長出許多小黑點,埋生于表皮下。生長后期有些病斑腸穿孔。
預防方案:
1.出苗后噴霧或灌根:每30斤水加青枯立克50-100ml+沃豐素25ml+有機硅進行噴霧或者灌根1-2次,每次間隔7-10天,進行預防。
2.展葉后噴霧:每30斤水加青枯立克50-100ml+沃豐素25ml+有機硅進行噴霧2次,每次間隔7-10天,進行預防。
上病后加大用藥濃度,縮短間隔期用藥,每30斤水加青枯立克100-150ml(病害嚴重可增至250ml)+大蒜油15ml進行噴霧,3天噴霧1次,連噴2-3次;對得病植株及其周圍4-6行進行灌根2-3次。病情得到控制后,轉為預防方案。現在大田生產中,土壤里的線蟲、地老虎等害蟲很厲害,這也是導致軟腐病發生的一個重要原因,可以在藥劑中加入白僵菌等殺蟲劑,防控效果明顯。
中藥農藥青枯立克:殺菌廣譜、不破壞土壤結構、維持生態平衡。營養保健:在防病治病的同時能補充作物營養,增強植株力,從根本解決土傳病害的危害。長期使用無抗藥性、、用藥安全、不影響產品的綠色標準。
查看全部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