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
楊梅枝枯病 |
面向地區 |
產地 |
山東濰坊 |
|
用途 |
其它 |
有效成分含量 |
34% |
有效期(月) |
6 |
劑型 |
微粒劑 |
類別 |
有機農藥 |
楊梅枝枯病上病原因分析
楊梅是作物樹齡一般可達幾十年甚至幾楊梅枝葉枯萎病因樹勢衰弱導致病害而惡性循環。枝葉枯萎病并非絕癥但其病因雜較為復雜:
1、品種原因。經過改良的品種具有高產高質等特征,高產高質就意味著消耗大量的營養物質,而樹體產生的營養物質(根系和葉片)產生的是有限的,生殖生長和營養生長必然存在營養分配的問題,而優良品種的特征是供應生殖生長所需營養,在總體營養不足的情況下必然難以滿足樹體營養需要,樹體衰弱易于染病,這就是為什么病害始發季節在夏梢階段(果實膨大期是生殖生長大量消耗養分的時期)的原因所在。
2、自然災害。楊梅適生于高溫高濕半陰山區(一般生長在南方的山區),由于根系比較淺所以對氣候、土壤有一定的要求,由于其根系生長于地表20cm左右,在旱情嚴重不便澆水時,根系易于受害影響吸收生長,在枝梢表現癥狀,這也是楊梅枯梢病癥狀表現在枝梢,病癥原因在根系的邏輯關系,影響根系的原因除了缺水受災的原因之外還有:有的地方沒有建立楊梅樹的平臺,楊梅沿斜坡生長上部根系生長受到抑制,使根系生長不均衡影響楊梅的生長。
3、用肥用藥問題。
a.用肥、氮肥使用量過多,氮肥使用量過多植物細胞壁變薄,存在虛壯現象,樹體不夠健壯抗病抗災能力減弱,是樹齡變短、盛果期變短的原因所在。
b、部分種植區仍在使用含氯(氯含量小于等于1.5%)型硫酸鉀,多年連續使用易于中毒,中毒嚴重的直接枯梢較輕的易于加重病害。
c、使用化學藥劑防治真細菌病害時易于抑制生長導致作物自營養功能受損。
d、雖然大部分種植區鐵元素豐富,但是缺乏鐵元素轉化成植物所能吸收的二價鐵的條件,又沒有及時補充含有鐵元素的肥料,這是植株黃化的部分原因,在植株黃化時植株的自營養能力差,是加重枯梢病害的一個原因。
e、沒有按照作物生長的需要在楊梅采收前后及時配方追施相關的營養成分,也沒有使用有機肥的習慣
4、生產方案:近年來楊梅價格普遍高企,利益驅動導致部分果農不按科學方案疏花留果,違背了向自然有度索取的基本原則,使樹體負載過重樹勢轉弱,甚至在樹勢明顯轉弱的情況下仍然沒有采取適當措施疏花留果保樹。
楊梅枝葉凋萎病防治難點:
1、楊梅根系為半肉質性的淺根系作物,抗逆性差,其種植區多梅雨天氣,陰雨天多、雨量大,梅雨結束后又持續晴天、烈日高溫,根系生長逆境較重,此時作物生長勢較弱一旦染病進入不良狀態,其生長勢難以逆轉。
2、病發時除侵染性病害外還伴隨著根、葉功能受損,除枝葉凋萎外,往往還伴隨著根系腐爛,導致樹體吸收、傳輸能力減弱,養分、水分傳輸不上去,進一步弱化樹勢。如果不逆轉其生長勢,則持續惡性循環直至死樹。
3、不恰當的用肥用藥,楊梅生長期管理大多有輕肥少藥且夏季用藥的特征,導致見病治病為時已晚,夏季用藥效果較差的問題。很多種植戶年用幾次藥后,見有所好轉,以為病情控制住了,就停止用藥。第二年春季果樹枝稍看似正常,但到了夏秋季逐漸顯癥,枝葉開始凋萎,發病枝稍增加,病情逐年加重,約2-4年樹體干枯死亡。
濰坊奧豐作物病害防治有限公司研制開發了多個由中草藥制劑鰲合而成的復方植物生長調節劑、殺菌劑,病毒抑制劑、生根劑等品種;面向農資經銷商及終端用戶,以技術服務為重點,廠家發貨,在解決作物疑難病害方面及服務綠色有機產業方面積極進取;堅持以低毒環保和新型農藥為主導,不斷研發新品種,集現代農藥的生產、科研、銷售為一體,滿足現代農業不斷發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