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坑鯉魚餌
產品名稱 |
黑坑鯉魚餌 |
面向地區 |
|
品牌 |
其它 |
規格 |
其它 |
品種 |
魚餌 |
長度(m) |
其它 |
魚餌形態 |
粉末狀 |
材質 |
其它 |
魚餌介紹
無論是釣魚比賽或平時釣魚,魚餌總歸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在這項技術領域中,可以分為釣餌的選擇和
釣餌的使用兩方面內容。這里我們要說的是后者。當你確定了所要使用的釣餌品項后(可能是單一種
,也可能是多種魚餌及添加劑的混合),從拌餌開始即可算是魚餌的使用。其中包括魚餌的軟與硬、松
與粘、輕與重、大與小等方面的學問,并且相互之間還有著緊密的關聯。那么在各種不同的情況下,魚
餌的狀態應該怎樣隨之變化呢?下面將對此作些探討。
軟與硬
魚餌的軟硬,主要取決于挍拌的加水量,正常狀態的軟硬度應該像耳垂兒或嘴唇一樣。如果過硬,極可
能會出現跑魚的現象。因為當餌太硬時,鉤從食中脫出穿透魚嘴時受到的阻力較大,因此可能鉤得薄,
當魚用力掙脫時即會脫鉤。餌過硬的另一個缺點是霧化效果差,且這將影響誘魚與集魚的效果。若魚餌
過軟,將很難拋出,并且在下沉的過程中損失太多,有可能到底后鉤上基本沒餌了。
松與粘
魚餌的松與粘取決于攪拌時搓揉的程度,搓得越多粘度就越大。魚餌過粘或過松,與過硬或過軟的效果
相似,但它可以對軟硬進行調整。當餌硬時,少搓幾下即可,直到與正常餌相似的作用;當餌偏軟時,
多搓幾下也可當作正常餌使用。這種調整的餌料與正常餌料在作用上的差別,我們后面還要講到。
目前市售各種釣魚餌料,對搓餌的要求是不同的。比如常見的餌,多搓才能使用,有時為了
增加粘度,還用熱水(開水)拌餌。而日本的丸九黃鯽餌(一目),則要求少搓或基本不搓。其它各種
鯽餌的粘度一般都可以通拌餌過程中的搓來達到理想狀態。如果多搓還達不到所需的粘度,除上面提到
的用熱水和餌外,還可通過加粘粉或拉絲餌來滿足粘度的要求。但這類方法通常極少使用。當需要降低
餌料的粘度(不是硬度)時,一般只加雪花粉。這是一種無色、無味、無粘度的膨化飼料,減小粘度的
效果。此外也還有一些粘度很低的鯽餌,如日本丸九的黑卿餌等,但其中都帶有它們自身的味道。
當這種味道與你所用魚餌的味道相輔時,亦可使用。粘度與硬度通常關系比較密切。當餌過硬需要加水
時,必然要通過搓揉和勻,一搓便會過粘。餌過軟加料后多搓。同樣也會過粘。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注
意調整粘度是很重要的。
輕與重
這里所說的輕與重,是指魚餌的比重。這已是釣魚用餌中較為高深的問題,需達到一定的水準方可涉及
。簡單來說,比重大的魚餌下沉快,但不利于魚的吸入;比重小的則相反。此外,餌的比重對浮漂的靈
敏度還有影響,調漂時要考慮到餌的比重這項因素。比如正常的“調4釣2”,餌重即偏鈍,餌輕則偏敏
。一般說來,粘硬的餌比重都較大;松軟的餌比重則較輕。餌的比重可以通過調整浮標時測試。比如你
調的是4目(空鉤半水),上好雙餌后拋入水中看漂尾下沉多少。一般應以下降3~4目為宜。如下沉過
多,需將標目得再高些;若下沉過少則應對標目再低些。當然,這與漂尾的粗細以及上餌的大小還有著
直接的關系。
大與小
釣魚時,上餌的大小是一個既簡單又重要的問題。即使是在正常情況下,也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因為
餌的大小起碼是應隨著魚的大小而變化的。然而即使如此,總歸還要有一個大致的概念,一般來說,像
泡開的黃豆那么大就差不多。魚餌過大,影響魚吃餌時順利吸入,會有標動沒魚的現象。也可能吸人后
魚嘴鉤得薄而脫鉤。太小則不利于窩子的形成,誘魚效果不佳。
異常餌料
在普遍情況下,魚餌總是按正常狀態來使用的。但每次釣魚,水下的情況是不一樣的。要做到針對各種
不同的魚情來調整餌料的狀態,是提高上魚率的重要手段。
先說魚餌大小的變化。在剛開始下鉤時,魚餌一定要大,目的完全在于誘魚。當魚逐漸開始上鉤時,可
將餌的大小恢復正常。如果上魚的速度越來越快,便應改為低于正常的小餌。這一方面可提高魚吃餌的
準確度;另一方面也可防止集魚量過大,魚群亂搶食誰也吃不著。若上魚率有明顯降低的趨勢,則應加
大魚餌,邊釣邊注重誘魚。水淺的魚池常有這種情況。
魚餌的比重與大小是有密切關系的。在正常情況下,以用偏大且稍重的魚餌為好。魚吃餌狀態良好時不
會對靈敏度和上魚量造成影響。但在魚吃餌很輕時,比如冬季釣,或夏天氣壓低,或釣競技池很龜毛等
情況,便應用偏輕且較小的餌,這樣有利于魚的吸入。使小且輕的餌釣底時,要特別注意水線的深度,
因為餌很輕,漂墜下降的幅度特別小,容易出現餌沒落底的現象。這時常用的“調4釣2”已不適合,而
應改為對幾釣幾的方式。
前面我們提到過,餌的軟硬與粘度是有著緊密關系的。但硬餌卻絕不等同于粘食。粘度低且又軟的餌很
難拋出,如果增加一些硬度可起到易拋的作用。偏硬卻較松散的餌霧化效果好,這樣的餌通常只有在
誘魚時使用。比如在很適合釣半水的情況下,一開始打窩誘魚時,便要使用偏硬但很松散的餌料。餌可
以上得很大,拋出后入水即抬竿,讓食散開后慢慢向下飄落,這樣誘魚效果非常好。
硬且粘的餌通常是比較忌諱的,如果再大就更要不得。但在一些特殊場合下,也儒要使用偏粘偏硬的餌
,典型的情況是鬧小魚。的小雜魚游動能力好,搶食的本領比大魚強得多。這時如還用普通的餌
,沒等落底便會被小雜魚搶光。加大餌的粘度與硬度,再適當地上大餌,可以對排除小魚起到一定的作
用。這樣的餌小魚吞不進去,又啄不光,可落底后有餌在鉤上。
再比如當魚不愛吃爾,需要用“逗魚”的方法提高上魚量時,也不能使用正常粘硬度的餌,這種餌當你
拉竿逗魚時,極可能脫離鉤體而使鉤上沒餌。這種情況下,對餌的調整應以增加粘度為主,而盡量少增
加硬度,這樣可較好地保持鉤尖的韌透性。若餌又粘又硬,便會較多地出現跑魚現象。
再比如刮風天釣魚很難拋餌,也需用增加粘硬度的方法來解決。任何一種餌,無論是增加了粘度還是增
加了硬度,比重都會比原來大,尤其是增加粘度,變化更大。有時魚池的水很深,這樣餌在落底過程中
損失較多。這時應造當地增加餌的粘硬度,或較少地增加粘硬度而改上稍大一點的餌。這些都可落
底后鉤上有餌。一般來說,單純增加硬度對霧化效果影響較小,而增加粘度則對霧化效果影響較大。但
增加粘度可提高餌在鉤上的保持性。
以上所說魚餌各種狀態下的變化,都是相對正常情況而言的,且變化的幅度只是有限的一點點。其中提
到的一些特殊情況下的用餌,也僅僅是實踐中較有普遍性的幾種,目的是以此來說明餌料在使用上的變
化與上魚量是有很大關系的。實際釣魚中用餌的學問遠遠不只于此,每一個釣魚愛好者也都有自己的實
踐經驗。
松散度
餌料的松散度。初學臺釣的釣手對餌料的這一物理性不會很重視,他們體會不深,也可以就還未找到這
方面的感覺。在看見高手們連著快速上魚時,還以為他們的餌料對口,添加劑起作用當高手們送給他們
一包餌料在相鄰垂釣時上魚率卻不高,細看才發現餌料制作的松散程度也是垂釣中十分重要的一環。
餌料松散度這一性能在垂釣中的利用,其側不在于“釣”,而在于“引”。臺灣已故釣魚名人廖心
陽先生說過:“引魚比釣魚更為重要,引不來魚,就談不上釣魚”。臺灣釣法的特點之一就是誘餌,釣
餌合二為一,邊釣邊引,引釣結合。餌料泡制好了,特別是膨化類餌,可起到越釣越多的效果。當然這
類餌的泡制有不定技術要求;如東峻鯽魚餌,其水與餌的比例是1。2:1為適當。水,餌稍加拌合后應
停放幾分鐘,讓餌吸足水分,再拌和幾十下,同時用力壓擠,排出餌中空氣,需粘者則復擠壓幾下,要
松散者則少拌壓。高手們在泡制時,把餌一開始拌壓就分為二部分,一部分少拌和的作為底餌誘魚用,
其入水很快化散漂蕩于水的中下層,引魚入窩。一部分為擠壓拌和作為裝鉤釣餌,化散較慢。如以釣鰱
,鳊為主,則將松散的餌抖落在水體的上,中層,引魚匯集而釣之。要垂釣底層的鯉魚,鯽魚,那要將
餌料多拌壓幾下,讓餌沉底后再抖散。競釣高手們對餌料泡制的松散程度均視上魚的情況作不斷調整,
易散化的餌料會引來太多的魚匯集釣點,魚多了會在釣區“打架”,反而釣不上魚。太粘,少化散的餌
料雖中鉤率高但引魚匯集效果差,魚進窩的密度差,釣得少,成績肯定不會好。
垂釣時粉類餌料散松指標這時提供一個數據,供廣大釣手參考。以魚情正常,魚密度不是十分高的釣池
為例:
1、裝鉤餌粒在落入1、5米水深過程中,沉底之前中途應能散掉三分之一。
2、所掛餌粒應在2分鐘左右化散完較適宜。
3、以黃豆般大小的餌粒不補大團餌的情況下,餌落底五秒鐘內浮標即有魚信反應,上魚且持續不
停。如釣上了幾尾,十幾尾后出現停止魚信,這除了餌粒太小就是餌 太粘不化散引魚不夠。
查看全部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