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
拐棗苗,拐棗種子,萬壽果苗,萬壽果種子 |
面向地區 |
園林用途 |
其它 |
|
冠幅 |
其它 |
落葉與否 |
落葉性 |
生長環境 |
露地 |
樹齡 |
2年 |
樹形 |
叢生形 |
樹型 |
卵形 |
主要觀賞部位 |
觀果 |
四川省德陽市拐棗苗種植基地為你提供大量拐棗苗,拐棗種子。萬壽果苗、本基地種植萬壽果苗經過精心選育優良品種采用拐棗樹種子播種育苗,具有抗病力強,生長力旺盛,掛果早等特點,能夠適應大部分地區的環境。
拐棗又叫萬壽果、枳椇子、雞爪連、金鉤梨、拐棗兒、臭杞子、雞爪子、龍爪、彎撈撈、蜜爪爪等、,高達13米多。
近年來拐棗被發現是一種營養價值很高的水果萬壽果、
拐棗果序軸肥厚、含豐富的糖,可生食、釀酒、熬糖,民間常用以浸制“
拐棗酒
1.醒酒枳椇子中含有大量的,葡萄糖、有機酸,既能擴充人體的血容量,又能解酒毒,故有醒酒的作用。
2.通利二便枳椇子含有大量水分、葡萄糖、有機鹽、脂類物質,具有促進尿液排泄,加速腸道蠕動等作用,故能通利二便。
3.通絡止痙 枳椇子中含有大量的鈣和枳椇子皂甙,具有抑制作用,能夠抗驚厥,防止手足抽搐痙攣,可用來治療痹痛麻木之癥。
4.止渴除煩,補充營養 枳椇子中含有大量的葡萄糖、蔗糖、果糖、有機酸、無機鹽、維生素等,能生津止渴,清熱除煩,并能給人體補充養分,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果實有功效,老少皆宜。
5. 研究發現,枳椇子中含有麥草堿、B-咔啉、枳椇甙C、D、G、H、堿等,具有抗脂質過氧化和降低血壓等作用。
拐棗有很高的營養價值。據科研部門分析測定,其肉果質梗中含蔗
糖24%、葡萄糖9.5%、果糖7.92%。風味頗佳,可作為生食果品。因而有“糖果樹”的,又有“雞爪梨”、“甜半夜”之雅稱。此外,還含有豐富的、蘋果酸鉀等無機鹽類。含有多種維生素和18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還含鐵、磷、鈣、銅、錳、鋅等營養微量元素和一些生物堿。每百克拐棗肉質梗含74毫克、粗蛋白3.07毫克、總酸345.8毫克、維生素C16.29毫克。是一種很具有開發價值的果類資源。
功效:能治。種子為清涼藥,能解酒毒,
適用于熱病消渴、酒醉、煩渴、嘔吐、發熱等癥。
主治:拐棗具有醫用價值,可治療多種疾病。其果梗、果實、種子、葉及根等均可入藥,中藥稱其果實為枳椇子。其藥用早見于《本草》。李時珍《本草綱目》說它“味甘、性平、,有止渴除煩,去膈上熱,潤五臟,利大小便,功同蜂蜜是患者的理想果品。“其枝、葉,止嘔逆,解酒毒,辟蟲毒”。拐棗果梗釀制的“拐棗白酒”,性熱,有、散瘀、去濕、平喘等功效。民間常用拐棗酒泡藥或直接用于醫治麻木和跌打損傷等癥。在中醫上,其種子、木質入藥,有清熱、、解酒毒之功效。
拐棗產于四川、陜西、
產甘肅、陜西、河南、安徽、江蘇、浙江、江西、福建、廣東、廣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貴州。州 拐棗分布很廣。在中國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各地,都可以找到它的蹤跡。日本、俄羅斯也有生長。
栽培主要用種子繁殖。在11月成熟時收取種子。紅褐色。一個果實含 3粒種子。種皮革質,胚黃白色,不易吸收水分。于采后用濕沙層積法催芽,一層種子一層濕沙堆藏,50一60天即可出現凸起,播整好,點播,深2至3厘米,4月初即可出苗。待苗長出 3到5片真葉時間苗,留強去弱。苗期要經常澆水,施肥、促進生長。當冬季可長到 70厘米一 100厘米。移栽到挖好坑內。其次也可用壓條和分根法繁殖。在春季將枝條拉下,割一三分之一的小口,壓于地下,保持濕潤,夏季可形成生根,冬季或翌年春天可以移栽。
拐棗適應性性較強,喜生于向陽、濕潤、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環境,
ph值中性。多年不受人們重視,資源銳減,商品奇缺,應發展規模化栽培。種植前選好宜林場所后,先挖好深寬各 1米的坑,坡地可挖成魚鱗坑,防止水土流失.坑多施入枯枝落葉,以供栽樹之用。
拐棗幼苗生長緩慢,要加強幼樹的管理。一般 5到6年才開始掛果。
拐棗 種植
每年春夏雜草生長時要松土除草,干旱時及時澆水。春季 3月,夏季 6月,冬季 11月施三次肥料,促進生長。按現代矮化拉枝技術,可以提前到 3?4年掛果。栽后第二年,小樹長到 1一1.5米時把主桿拉彎;讓其分生二級枝條,再用同法拉技,在第三級和四級枝條上即可開花結果,并且樹枝向四面展開,達到早結果,多結果,提高經濟收入
我國是世界花果之鄉,美味佳果,不勝枚舉。但要說起奇來,恐怕要數拐棗了。拐棗的“種子”,其貌不揚,也沒有美麗的色澤,而是棕灰色的,像彎彎曲曲的棒狀物,有如筷子般粗細。沒吃過它的人絕不認為它竟可以吃,以至不屑一顧。可是當你放在嘴里細嚼慢咽后,才覺得是如此甘甜,真有點像葡萄干呢!
拐棗在書上一般稱作“枳椇”,別稱有“金鉤子”、“雞距子”、“枸”、“萬字果”等等。為葉喬木,高達10米多;嫩枝、幼葉背面、葉柄和花序軸初有短柔毛,后脫落。葉片橢圓狀卵形、寬卵形或心狀卵形,長8—16厘米,枳棋屬,和棗、酸棗是一家子。拐棗的葉子很像棗樹的葉子,是橢圓形的,上面有3條很明顯的葉脈。但比棗|樹葉大得多,長可達8~16厘米,其花很小,白而帶綠,于夏日開放。廣泛分布各地,為陽性樹種,生向陽山坡、山谷、溝邊及路旁,或栽培;分布江蘇、安徽、浙江、江西、廣東、福建、湖北、湖南、廣西、陜西、四川、貴州、云南、河南等省。
果柄含多量葡萄糖和蘋果酸鉀,經霜后甜,可生食或釀酒,俗稱“拐棗”;果實入藥,為清涼藥,并能解酒;“拐棗酒”能治癥;木材硬度適中,紋理美,供建筑及制家具和美術工藝品等的用材。
我們吃的拐棗其實并非它的果實,而是它肥厚的果柄。其真正的果實是球形的,大如豌豆,堅硬而干燥,如果把果實剖開,可見里面有3個小室,每一室內鑲著1枚種子。每當深秋,拐棗成熟之時,你只要用力搖一下樹,拐棗就會像雨一樣落下來,當地農民也常常一串串采下來,晾干后,拿到市場上出售,就像某些地區賣醋柳一樣,極受孩子們歡迎。
枳椇
枳椇
拐棗分布很廣泛,在我國華北、華東、中南、西北、西南各地都可以找到它們的蹤跡。日本、朝鮮也有生長。拐棗適應環境能力較強,既耐寒,又耐較瘠薄的土壤。但它喜歡陽光,多生長在陽光充足的溝邊、路旁或山谷之中。如果土壤深厚肥沃、濕潤,拐棗就能迅速生長,可以長成很高的大樹。
拐棗樹的經濟價值不小,其肥大的果柄干后含糖量可達47%,因而有“糖果樹”的。除生食之外,尚可釀酒。其木材堅固,紋理美觀,可用來做樂器、家具以及諸如的木匣等工藝品。在中醫上,其種子人藥,有清熱、解酒毒之功效。其樹皮、木汁及葉也可供藥用。此外,拐棗的樹形優美,葉大蔭濃,也是良好的庭園觀賞綠化樹木。
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們都對拐棗樹有濃厚的興趣。蘇聯有一位學者曾對拐棗樹做過不少研究,他認為拐棗在地球上已經有了500萬~1000萬年的歷史,是地球上古老的植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