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綠化苗木泰安平盛苗圃園林綠化苗木供應
產品名稱 |
市政綠化苗木 |
面向地區 |
全國 |
冠幅 |
100cm |
落葉與否 |
落葉性 |
生長環境 |
露地 |
樹齡 |
1年 |
主要觀賞部位 |
觀果 |
園林苗圃育苗規程 (Guidelines and rules for raising seedings in gardens and nurseries ) 第二章 圃地的區劃 第丨一節 圃地應具備的條件 2.1.1 苗圃地的坡度以1-2‰為宜,坡度過大地段應整成梯田。 2.1.2 苗圃耕地應為壤土,PH值保持在微堿性,耕作層土壤有機質含量不低于2.0%。水解氮40-60PPM,有效磷20PPM,有效鉀60PPM。 2.1.3 圃地應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交通便利。 第二節 苗圃區劃 2.2.1根據育苗生產需要,苗圃應劃分為生產區,輔助區和管理區。 2.2.2生產區用地不得少于苗圃總面積的75%,一般可以分為以下幾個小區; a)、繁殖區:包括有性繁殖區,無性繁殖區,保護地栽培區。占育苗面積8%。 b)、小苗移植區:占育苗面積10-15%。 c)、大苗培育區:占育苗面積75%。 d)、科學試驗區:占育苗面積2-3%。 e)、母本、新優品種觀察展示區:占育苗面積2%。 2.2.3生產輔助區:包括防風林、圃路、排灌水渠道、積肥場、管理區等,占總面積20-25%。 怎么種楊樹才生長的快 楊樹具有生長快、成材早、產量高、易于更新等特點,是世界中緯度平原地區栽培面積大、林材產量丨高的速生用材樹種之一。其直徑生長每年可達3 cm以上,樹高生長每年達3~4 m.因此,5~6年的楊樹就可作為制漿的原材料,10~12年就可作為膠合板材。另外,楊樹木材也可作為建材、刨花板、纖維板、包裝材、火柴材等。楊樹產業效益明顯,用途廣闊,具有發展遠景和潛力。中國農林網的筆者結合多年的林業工作實踐經驗,將楊樹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種苗選擇 造林應選用地徑3.0 cm以上、苗高3 m以上的苗木,要求苗木發育良好,干形通直,根系相對完整,主根長度達20 cm以上。禁用感染病蟲害、劈裂、主梢折斷、根系過短、失水、干枯和霉爛的苗木。苗木應隨起隨用,不能立即栽植的應進行假植,但時間不宜過長。外地調運的苗木,從起苗至栽植進行保濕處理[5-6]. 2整地施肥 造林要進行抬田造林,在造林前全面深翻30~40 cm,以提高土壤保水、保肥的能力,改善土壤通透性,增強楊樹根系對深層土壤的利用率。造林地溝系配套,能排能灌。正確、細致、適時地進行造林整地,對提高造林成活率、促進幼林生長、實現人工林的速生豐產具有重大作用。 施肥是提高土壤肥力、改善人工林營養狀況的一項重要措施。結合整地基施土雜肥和農家肥10 kg/穴、餅肥2.5 kg/穴,餅肥需粉碎并充分漚制腐熟后施入。施好基肥后,先墊10 cm左右的碎土,然后再放入樹苗,要避免肥料與根系、苗干接觸[7-9]. 3栽植 (1)適宜的株行距。2排以上,行距為5 m,株距為4 m.既便于套種、套養,又可促進樹木生長,還可提高木材等級,增加樹木銷售收入。 (2)大穴栽植。采用“三大一深”的造林方法,也就是挖大穴,大株行距,選大苗。樹塘大小要達到造林的基本要求,如楊樹塘達到50 cm見方、深50 cm以上。 (3)栽植方式。覆土超過1/2時,注意提苗,并用腳踩實,再覆土,覆完土后澆水,一定要澆足、澆透定根水,即“一提二踩三澆水”[10-12]. (4)扶正刷白。苗木高大或風速較大的地區,楊樹蚜蟲發生的原因及對策苗木容易被風刮歪,造成苗木根基不穩,根土分離,使根系周圍土壤的水分散失,導致苗木干枯死亡。為了避免上述情況出現,需要對新栽苗木進行支撐固定。可在苗干下半部用草繩纏繞,以保護樹皮,再用3根木棍呈三角形支撐,使苗木呈垂直狀態。同時,對用作行道樹的苗木進行刷白,涂白位置位于苗木根頸1 m以上的部分,其主要作用:一是作為交通標志物;二是美化環境;三是殺滅有害生物。 4管理 (1)撫育管理。成片林地,前3年可采取農林間作(即林間套種農作物),以耕代撫;3年后的幼林每年撫育不少于2次;林網、林帶和四旁林木每年要挖營養盤、營養帶。楊樹3年進入速生期,每年至少追肥1次,挖環狀坑,每株施尿素0.5 kg或人糞肥50 kg.干旱季節還應及時灌水,做到管樹如管棉,種樹如種田[13]. (2)病蟲害防治。食葉害蟲多舟蛾類,每年繁殖5代,嚴重時幾天內可將全樹樹葉食光。防治方法:用快殺靈800倍液或甲胺磷500倍液高射噴霧。蛀干害蟲主要是桑天牛、星天牛等,可用敵丨敵畏100倍液、40%氧化樂果20~40倍液泡棉球塞入蟲孔,或用毒簽塞蟲孔,也可向蟲孔直接注射原液。 (3)合理修枝。楊樹生長3年內不應修枝。以后在林木停止生長的秋末冬初和早春進行修剪。可修去主干高度1/4以下的側枝和與主干競爭的大枝,以后逐年修枝,應保留樹高1/3以下的側枝。修剪工具要鋒利,修剪傷口應平滑、不留樁,以免樹木成材后出現死節、空洞。并及時在傷口上涂抹摻入殺蟲劑的防凍劑、防腐劑,預防潰瘍和天牛等病蟲害。 馬藺的容器育苗技術 為了解決馬藺生產中傳統大地育苗發芽率低、成苗率低、生長緩慢的難題,2008年在平羅縣陶樂治沙林場進行了馬藺的種子容器育苗試驗,結果表明:容器育苗方法生產成本很低,簡便易行,移栽后成活率很高,移栽時間不受季節限制,值得推廣。2009年春季,試驗育苗地共出圃幼苗逾200萬穴,合格苗約160萬穴,出圃率為80%,分別用于陶樂鎮、姚伏鎮及陶樂一中的庭院綠化,取得了很好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不足之處是發芽時間不一致,幼苗的整齊度不高,有的容器內的種子甚至在點播后的第2年春季才發芽,以致出現很多不合格苗,需歸圃后重新培育。現中國農業網將馬藺容器育苗技術總結如下,以供參考。 1馬藺的特性及分布 1.1生物學特性 馬藺(Iris lactea var.chinensis)也叫馬蓮、馬蘭花,屬鳶尾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馬藺草呈三角形,莖葉像劍麻葉,長而柔軟,植株高(葉長)約30 cm,葉寬6~7 mm,花葶高20~30 cm,花紫藍色,于4-5月開花,花期50 d.喜光,也能耐陰。根系發達,入土深度可達1 m以上,須根呈傘狀分布,具有的抗逆性和適應性。馬藺是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常用的繁殖方法主要是分根繁殖和種子繁殖。播種分為春播和秋播,春播當年生苗可高達30 cm,3年后開花結果;分株在春季進行。 1.2分布 馬藺分布于干旱及半干旱荒山及戈壁灘上,全國各地都有生長。馬藺耐重鹽堿,在含鹽量7%、pH值7.9~8.8重鹽地生長的植株,比輕鹽堿和無鹽堿地生長的植株矮20%左右,而地下根系卻增加10%左右,其余如開花結實都正常。管理容易,養護成本低,耐踐踏,抗污染,適于氣候干燥、土壤沙化地區水土保持、鹽堿地的綠化改造。馬藺不僅是一種極其耐旱的荒漠植物,同時作為街道庭院綠化也是一種具有很好觀賞價值的綠化品種,亦可替代城市綠化中的草坪,紅柳扦插育苗技術在城市園林生態綠化中具有的潛能。大量種植馬藺對黃河流域的松散沙質土壤堤壩、公路工程被水沖刷水土流失能起到重要的堅固路坡、渠道、堤壩的固土作用[1].馬藺開的花有紫色、嫩黃色,花期在4月底5月初,每逢此季節,荒漠上還是黃沙一片時,馬藺花遍地開放,景色極其美麗。在寧夏紅墩子地區分布有1 333.33 hm2左右的馬蘭花草原,已成功舉辦過多屆馬蘭花生態旅游節,在區內外有很高的度。 2容器育苗技術 2.1育苗地選擇 育苗地設在平羅縣治沙林
查看全部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