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銀平脫鏡是將金片、銀片裁剪成所需要的紋樣,將其貼在填滿膠漆的鏡背上,然后在上面涂漆數重,待干后加以細細研磨,使貼上的金銀飾片與漆面平齊,落出金光燦燦、螢光閃閃的紋飾。
這一時期的銅鏡因受連年的影響而種類不多,主要是沿襲漢鏡的樣式,創新很少。這一時期神獸鏡流行廣,從整個銅鏡的發展歷史來看,這個時期處于停滯時期。
漢代是我國銅鏡發展承前啟后的重要時期。墓葬出土的銅鏡以漢代的數量多。漢代銅鏡不僅數量上比前朝多,而且在制作形式和藝術表現手法上也有很大發展,且具有以下特點:一是漢武帝時期的銅鏡以四乳釘為基點組織主題紋飾的布局方式,銅鏡向世俗化與商品化方向發展;二是主題紋飾,地紋逐漸消失;三是主題紋飾素樸,圖案結構簡單;四是銘文逐漸成為銅鏡紋飾的組成部分,漢武帝前后出現了完全以銘文為主題內容的銅鏡,這個時期半圓球狀鈕完全代替了戰國銅鏡的弦紋鈕,成為我國古代銅鏡鈕的基本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