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1884—1937),男,號碧珍,別號陶迷道人,室名陶陶齋。祖籍安徽,生于江西新建。中國陶瓷美術大師,民國時期景德鎮瓷繪名家。原擅捏面人,1901年來景德鎮后,向鄧碧珊學習陶瓷繪畫藝術和人像繪畫藝術,人物畫法為寫意,人體繪畫主要是瓷板肖像,后又學習錢慧安的繪畫藝術, 因扎實的繪畫功力和聰穎的繪畫悟性,很快就超過碧珊先生。1916年浮梁知事程安贈王琦“神乎技藝”一匾,從此聲名鵲起,財源滾滾而來。1916年王琦、王大凡赴上海參觀海上畫派畫展,接觸揚州八怪,尤喜歡黃慎的畫風。
王琦瓷板畫鑒定
從王琦人物畫的設色來看也有幾個特點:一是早年作品設色細膩,渲染層次豐富,有瓷像畫的微妙變化;二是既注重色彩的冷暖搭配,又不求濃重艷麗,具微茫之感;三是以干筆皴描人物的衣袍,輕敷淡染,層次豐富,并常用點虱之法補充層次。而模仿品設色平板,少陰陽層次變化,特別是染色之后的點虱之法,不隨陰陽層次而變,徒有形式,不得要領。
另外在鑒定王琦作品時,從其書法的筆墨特點人手,也是十分關鍵的。王琦以草書題畫,個人風格甚強,而且沒有他人代書款的現象,因此書法是鑒別王琦作品的重要依據之一。民國初年的老仿品,大都無意去模仿其書法,有的仿品盡管各方面摹造得都很像,但書法多是離題萬里。現代仿品很注意書法的模仿,并有題寫王琦書體之人,但深研細究也只有其形,不得其骨
王琦早期作品少長篇題款,有時僅畫圖章。中年后作品題款較長,且以草書題記,書法起頓有致,蒼勁縱橫,散而有序,運古融今,頗有王羲之、懷素書風。題款一般都是題寫一兩句詩文后,再落干支姓名款。
常見落款為:“西昌勾迷道人王琦寫”、“西昌勾迷王琦寫于珠山”、“西昌勾迷散人王琦寫于珠山陶陶齋”、“西昌勾迷道人王琦寫于珠山客次”等。王琦題款中時而自稱“陶迷散人”,時而自稱“陶迷道人”,兩者非筆誤。
常見印款為:“西昌王琦”、“勾迷”、“陶迷畫印”、“陶陶齋”、“碧珍”、“王琦畫印”等。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藝術品收藏越來越走入人們的視線,尤其是古玩藝術品價格不斷攀升,民國時期負的“珠山八友”瓷板畫成為了收藏家們競購的熱門藏品,并現身各類拍賣會及展覽會。事實上,民國瓷板畫在藝術市場中一直處于價值被低估的狀態。但從近幾年來“珠山八友”瓷板畫的拍賣行情來看,其作品成交額呈逐年攀升的趨勢。2008年拍賣的王琦粉瓷板《漁翁圖》以241.5萬元成交;2009年拍賣的王大凡一件《黃山四千仞》瓷板拍出780萬元的;而在2011年的上海古玩古玩交易中心春季拍賣會上,王大凡的粉瓷板畫《禹王治水圖》以920萬元創個人成交紀錄。在不到數十年的時間里,“珠山八友”瓷板畫的成交價格從幾萬元直線上升到幾十萬,甚至數百萬元。
575萬成交王琦 粉彩太白醉酒瓷板
2012年萬隆成交作品。此幅瓷板畫面為唐代詩人李白(字太白)受皇帝召見破譯番文,在他醉酒后由太監攙扶進宮的情景,姿態生動感人,表現了詩人傲岸不屈的堅強形象。作品中三個人物的衣紋的處理由“飄飛斷逸”的線條組合而成人物的動態,寥寥數筆就表達了人物的立體感,加上對人物臉部明暗烘托的渲染,以達到盡善盡美的藝術效果。此塊人物故事中堂瓷板從海外征集而來,為王琦作品中極為少見的尺幅碩大而又重工重彩之作,且保存實屬難得。
王琦為“珠山八友”,起初以捏面人為生,而后向鄧碧珊先生學畫瓷板肖像。以寫意人物畫為,其中黃慎對他的影響極深。
王琦先生的人物畫有中西合璧的韻味,大膽融合了乾隆粉彩和西洋畫技法,勾線用筆老辣,尤其中鋒用筆非常有特色,甚至較黃慎更有力度,畫作立體感強,而仿品缺少細膩感,明暗層次不足,人物神態表情僵硬,勾線生硬,筆力柔弱。
此外,王琦先生十分注重色彩的搭配,設色細膩,層次豐富,而仿品缺少陰陽層次變化,徒有形式,不得章法。
早期作品少見長篇題款,有時僅畫圖章。中年后作品題款較長,且以草書題記。
明清古玩鑒定
面議
產品名:明清佛像
濱州王步瓷板畫款識真品圖片
面議
產品名:王步瓷板畫
景德鎮珠山八友瓷板畫目前市場價格
面議
產品名:珠山八友瓷板畫
康熙青花瓷器交易
面議
產品名:康熙青花瓷器
江西珠山八友瓷板畫目前市場價格
面議
產品名:珠山八友瓷板畫
明清瓷器鑒賞
面議
產品名:瓷器鑒賞
清代瓷器鑒定鑒定
面議
產品名:瓷器鑒賞
明清瓷器鑒定鑒定
面議
產品名:瓷器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