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淺絳彩的傳承中,還有許多名家的有著他們個人特色的作品。如果說,淺絳彩瓷的梯隊屬于程門、金品卿、王少維、王鳳池,那么緊隨其后的第二梯隊就有被稱為淺絳“家”:俞子明、羅旸谷、汪藩、汪章、汪友棠、梅峰樵、徐善琴、許品衡、方家珍、余煥文等十人。淺絳彩在同治時期還處于興起的時代,而淺絳彩走向興盛的正是御窯廠的畫師們,它更高的性價比,自然為廣大民眾喜聞樂見,故在光緒年間,淺絳彩瓷臻于顛峰。20 世紀 20 年代后,以“珠山八友”為代表的色彩濃麗的新粉彩取代了淺絳彩瓷。新粉彩是模仿文人畫家的藝術風格在瓷器上繪畫,運用工筆重彩,追求賞心悅目的效果,更迎合大眾的審美取向,符合近代商品經濟要求。自此,淺絳彩瓷從咸豐年間興起只有70年左右。從同治到民國前期,有姓名可考的淺絳彩瓷畫師已有550多名。
淺絳彩瓷器如何簡單
是名家彩繪與冒充名家的區別。在整個淺絳彩瓷家族中,名家彩繪自然是收藏愛好者所青睞的貨。作偽者抓住這種心理,無論是新瓷新畫還是老瓷后畫,幾乎都以名家彩繪為。然而,凡是名家作品無不具備很深的中國畫功力和內在的文化底蘊,這是現代作偽者無法仿效的。以名家馬慶云為例。此人人物畫法特,衣紋多作釘頭鼠尾描,山水多以淡墨中鋒長短披麻皴作山石,結構處點以細密混點,賦以淡藍、淡赭。如書中彩繪人物瓶即為馬慶云所繪。此瓶器型端正,胎質細膩,器身彩繪人物故事,衣紋作釘頭鼠尾描,頓挫轉折,流暢自如,類海派畫家任伯年筆法。另一件大瓶則為偽冒馬慶云的“后掛彩”,取材“加官進爵”,從畫法上看,人物比例不當,毫無神采,衣紋故作“釘頭鼠尾”,但掩蓋不住拼湊瑣碎之嫌,賦彩更無清末民初流行的淺絳彩那淡雅深邃的韻味。只要我們真正熟識各位淺絳名家的繪畫風格,將他們的特點吃透,并知曉舊的淺絳彩為何種風韻,辨別其真偽假冒并不十分困難。
LOT 1019
清 王鳳池題跋淺絳山水獸耳大瓶
題識:一湖好水萬重山,兩岸銀濤注碧灣,漁子舟泛林翠出,胸中久有此煙寰,丹臣王鳳池評意。
鈐印:丹臣
此瓶為御窯廠官窯胎,獸首瓶身威武莊重。瓶身由王少維作畫,布局清新、色彩雅致,山澗溝壑意境悠長,王鳳池評意題跋有如畫龍點睛。合作重器,是一件的淺絳彩瓷藝術珍品。
王鳳池(1824-1898),字兆木,號丹臣、敬庵,興國州豐葉里王志村人(今陽新縣浮屠鎮王志村)。王鳳池,才思敏捷,又擅長書畫,時譽“江南才子”,清末淺絳彩繪瓷畫之一。著有《福云堂詩稿》。他賦性聰慧,五歲入蒙,七歲拜師學畫,17歲府試奪冠。1859年,王鳳池參加鄉試中得舉人。1865年中進士,殿試第十二名,欽點翰林院庶吉士。1871年授為翰林院編修,負責起草誥敕、纂修史書、侍講經筵。次年,提調掌院學士和掌庶常館的行政事務。1872年家父病逝,王鳳池告假辭官回鄉親孝。1875年,王鳳池沒有回翰林院,直接分發江右任知府。江右即饒州府時轄景德鎮、上饒、鄱陽等地。王鳳池到任后,正值景德鎮彩瓷人才匱乏之時。主要是因為太平天國之亂。他在處理好政務之余,喜歡吟詩作畫,經常到景德鎮御窯廠參與瓷畫創作,鼓勵畫師創新彩瓷技藝,與御窯廠畫師金品卿、王少維商討彩瓷繪畫藝術并一起創作。此件拍品即為王少維作畫王鳳池題跋!
王少維(1817-1887),字廷佐,安徽涇縣人,活躍于1872年至1887之間,同治、光緒年間供職于御窯廠,王少維與金品卿并稱“御廠兩支筆”,與程門、金品卿并稱“淺絳三大家”,王少維是御窯廠在籍畫師,擅人物與山水結合。其人物用筆疏簡淺淡,造型嚴謹,形神具佳;其山水仿宋趙大年和元人山水一路,布局清新、色彩雅致,畫面精美。
H: 60.2cm
RMB: 400,
落槌價:RMB 980,000
明清古玩鑒定
面議
產品名:明清佛像
濱州王步瓷板畫款識真品圖片
面議
產品名:王步瓷板畫
景德鎮珠山八友瓷板畫目前市場價格
面議
產品名:珠山八友瓷板畫
康熙青花瓷器交易
面議
產品名:康熙青花瓷器
江西珠山八友瓷板畫目前市場價格
面議
產品名:珠山八友瓷板畫
明清瓷器鑒賞
面議
產品名:瓷器鑒賞
清代瓷器鑒定鑒定
面議
產品名:瓷器鑒賞
明清瓷器鑒定鑒定
面議
產品名:瓷器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