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聯系人劉工公司名稱曲阜市中源古建筑設計有限公司號105081629
從原始的草屋手工作坊開始進行著艱苦的創業,“晴天做磚瓦,雨天捏脊獸,豐年在家干,在陜西、山西、甘肅、山東、湖北當磚瓦匠人,手藝傳遍中原大地。窯廠經歷幾滄桑多變自然災害和戰亂,磚瓦業隨著時代的步伐進行過數百次的改進,幾十代人用辛勤的勞動精心的創作積累了磚瓦業界豐富的技術和經驗,日寇侵略十年浩劫磚瓦廠只剩殘垣,對古老的窯廠進行技術改造,從原來的手工制造轉化為半機械化生產,從傳統的土窯更新為推板窯,產品質量得到跨越性提高。

宋代《營造法式》中就有明確規定,建筑彩畫方法分為五彩遍裝、碾玉裝、青綠迭暈菱問裝、育綠裝飾、丹粉刷飾和雜間裝六大類,并對如何襯底、貼金、調色、襯色、淘取石色及熬煉桐油等工藝,都有具體規定和要求。色彩應用上,等級嚴格。建筑的色彩運用較強地表現出不同朝代的審美習慣。例如,南北朝至隋唐,宮殿、廟宇建筑多用白墻、紅柱,或在柱、訪、斗拱上施以各種彩繪,青瓦或琉璃剪邊屋頂。宋、金的宮殿建筑,多為白石臺基、紅墻、紅門、紅柱、紅窗、黃綠兩色琉璃瓦屋頂。斗核、訪額等用朱紅或白粉襯底,繪青綠彩畫、間裝金色。 至明清時期,白石臺基,宋紅色墻柱門窗和以青綠冷色為主調的金碧交輝的仿梁彩畫,黃綠色琉璃瓦屋頂的建筑,更顯得流光溢彩,絢麗奪目。

西式琉璃瓦相對于傳統琉璃瓦來說,既有以下特點:
防水性:由于西式琉璃瓦表面涂有光亮的釉層,使之不滲水,不積水。
強度高:西式琉璃瓦是在高溫下燒制的,達到國家標準,能承受超過人體的體重,并能長時間經得起風吹日曬。
對各種氣候的適應性:由于西式琉璃瓦特的低吸水率的特性,使之不僅可以在南部地區使用,尤其適用我國北方寒冷的氣候,并且長時間的陽光照射下保持顏色不變。
適應寧靜:由于西式琉璃瓦特的工藝設計,使之具有良好的適應與降低噪音的性質,并且不長苔蘚,無需人工護理。
豐富的異性配件:為了使屋頂結構完整美觀,西式琉璃瓦帶有14種不用的主瓦配件,使建筑更具藝術氣息。
顏色選擇:西式琉璃瓦的釉面顏色,經過精心配制,可做出各種顏色。并且色澤鮮明,分有光,亞光,無光三種。

琉璃瓦可選用大青、二青、缸土、堿土、紫砂,木節等軟硬質原料及廢匣缽粉、瓷粉等原料。另外,也可用部分采用煤矸石、煤研灰等礦物廢渣、工業副產品來降低生產成本,也獲得滿意效果。
用的是當地的兩種紫砂原料,將其置換白坯料中的青土成分而配成。

我國早在南北朝時期就在建筑上使用琉璃瓦件作為裝飾物,到元代時皇宮建筑大規模使用琉璃瓦,明代十三陵與九龍壁都是琉璃瓦建筑史上的杰作。從傳統琉璃瓦演變發展而來的西式琉璃瓦先在日本和西班牙、意大利等歐洲一些國家得到應用,它將筒瓦、板瓦型制合二為一,結構合理,掛裝簡便,在現代建筑上廣泛應用。

鋪瓦一般使用濕漿鋪貼,以板瓦、垌瓦與屋面的粘合面大及更牢固。屋面坡度45°以下的鋪貼瓦,檐口到屋脊距離5米以內,屋面檐口的滴水、勾頭用銅線捆牢即可,5米以上的屋面可在瓦面的中部適當用銅線捆牢部份底瓦及垌瓦,垌瓦在安裝時每2至3米長度以及脊瓦每隔5至10米須預留一條5至8mm寬膨脹縫,以防受熱膨脹而擠壓損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