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種起源
我國有關烏桕栽培利用的記載,早見于1400多年前賈思勰著的《齊民要術》。四川種主產地縣志,在18世紀末始有敘述。19世紀中頁,省內栽培已較普遍。到20世紀30年代開始由渝、萬等地國外。但因交通閉塞,產品銷售困難,到1949年,全省僅有桕樹2000萬株,年產桕籽約1萬t。1950年后經恢復和發展,至1956年全省全省年產桕籽2.2萬t,創歷史高水平。此后產量有所下降,80年代又恢復到年產2.1萬t水平。
主要類型
1)梯田地坎稻-桕混作型
本類型主要見于井研、仁壽等縣的丘陵梯田區和巫山、屏山等低山山麓謗田區。烏桕常呈單行種植在梯田地坎上。這類水田,或因采取水旱輪作,或因田坎較高,不會長期集水而影響烏桕生長;同時,烏桕株距較大,由于砍枝采果,樹冠較小,不致影響水稻生長,桕糧間矛盾不。
2)旱耕坡地桕糧間作型
本類型常見于巫山、酉陽、武隆、屏山等主產縣,是四川烏桕林的主要類型。烏桕樹呈“滿天星”狀隨機種植于耕地的邊坎、地角和地中,其種植株數隨耕地的坡度、土層厚度而異。
3)河谷坡岸堆積隙地烏桕純林
本類型主要見于屏山縣境的金沙江岸。
木子樹(拉丁學名:Sapium sebiferum (L.) Roxb.),別名:烏桕樹、臘子樹、桕子樹、烏桖、桊子樹、桕樹、木蠟樹、木油樹、木梓樹、虹樹、蠟燭樹、油籽(子)樹、洋辣子樹。大戟科、烏桕屬落葉喬木,烏桕是一種色葉樹種,春秋季葉色紅艷奪目,不下丹楓。為中國特有的經濟樹種,已有1400多年的栽培歷史。
木子樹落葉喬木高8-15公尺,原產中國大陸,樹皮灰褐色,具淺縱裂。葉互生、菱形全綠、葉柄具一對腺體。11-12月葉色轉紅、黃,2-3月落葉。3月萌發新芽。葉片有毒,不宜在魚塘四周栽培。4-7月開花,雌雄同株、單性花,總狀花序。蒴果扁球形,有三溝,9-11月成熟。深秋時葉片呈現出一片紅火,意境不遜于楓葉美。有一定藥用、觀賞、工業加工等價值。
栽培技術
用種子或嫁接繁殖。種子繁殖,育苗移栽法:11月待種子充分成熟,果殼已開裂時,從壯年樹上采種,種子要經脫蠟處理,可用60-80℃的熱水浸泡,不停地攪拌種子使除去蠟皮;或用30-40℃溫水浸種24h,使蠟皮軟化,再搓或搗去蠟皮,淘洗干凈。播種前種子用50%辛硫磷乳油500ml加水350-400kg噴拌。2-3月按行距30cm開溝,溝深1.5cm,將種子播入,覆土,4月中旬出苗,進行松土除草,5月追施硫酸銨或人糞尿。第2年按行株距(3-5)m×(3-5)m定植。嫁接繁殖:選優良品種一年生的枝條做接穗,或采種時枝條連同果穗一起剪下,用濕砂貯藏,作接穗用。嫁接方法可芽接或穗枝接法。
田間管理
幼苗期每年松土除草3-4次;追肥2-3次,5月上旬施硫酸銨或尿素或人畜尿,6-7月增施鉀肥,冬季施廄肥或堆肥。整枝修剪,形成傘形樹冠,冬季短截為主,結果樹在采果后,剪除下垂枝、重疊枝、病蟲枝。修剪原則:強樹弱剪,弱樹強剪,內膛強剪,外圍弱剪。利用潛伏芽,可進行老樹更新。
木子樹,以烏喜食而得名。宋代林和清詩:“巾子峰頭烏桕樹,微霜未落已先紅。”俗名木梓樹,五月開細黃白花。深秋,葉子由綠變紫、變紅。葉落籽出,露出串串“珍珠”,這就是木籽。籽實初青,成熟時變黑,外殼自行炸裂剝落,露出葡萄大、白色籽實、羅田、英山的品種主要有“大銅錘”、“葡萄桕”和“鷹爪桕”三類。大銅錘和葡萄桕穗聚、子大,外表蠟質層厚,為嫁接良種。鷹爪桕穗散而殼層薄。羅田天堂寨、圣人堂村的木子樹標木曾運往法國巴黎展覽。
天津地徑2公分杜英價格
面議
產品名:杜英,膽八樹
重慶1公分紅櫸種植,雞油樹
面議
產品名:紅櫸,光葉櫸,雞油樹
湖南1米高雞爪槭樹,雞爪楓
面議
產品名:雞爪槭,雞爪楓,槭樹
云南馬褂木種子報價
面議
產品名:馬褂木種子,鵝掌楸種子
四川馬棘種子多少錢一斤
面議
產品名:馬棘種子
河南優質檫木種子播種方法
面議
產品名:檫木種子
天津楓香種子商家聯系方式
面議
產品名:楓香種子
廣西優質桂花種子商家聯系方式
面議
產品名:桂花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