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主張藝術“妙在似與不似之間”,衰年變法,形成特的大寫意國畫風格,開紅花墨葉一派,尤以瓜果菜蔬花鳥蟲魚為工絕,兼及人物、山水,名重一時,與吳昌碩共享“南吳北齊”之譽;以齊白石純樸的民間藝術風格與傳統的文人畫風相融合,達到了中國現代花鳥畫高峰。篆刻初學丁敬、黃小松,后仿趙撝叔,并取法漢印;見《祀三公山碑》、《天發神讖碑》,篆法一變再變,印風雄奇恣肆,為近現代印風嬗變期代表人物。其書法廣臨碑帖,歷宗何紹基、李北海、金冬心、鄭板橋諸家,尤以篆、行書見長。詩不求工,無意唐宋,師法自然,書寫性靈,別具一格。其畫印書詩人稱四絕。一生勤奮,硯耕不輟,自食其力,品行高潔,尤具民族氣節。留下畫作三萬余幅、詩詞三千余首、自述及齊白石文稿并手跡多卷。齊白石的作品以多種形式一再印制行世。
清 八大山人 黃雀圖 草書合璧 立軸 紙本 成交價1207.5萬元 清 八大山人 花鳥冊 冊頁 水墨紙本 成交價5290萬元 清 八大山人 書畫合璧冊 成交價6325萬元 清 八大山人 古木雙禽 立軸 水墨紙本 成交價5040萬元 清 八大山人 群鹿圖 立軸 設色紙本成交價4715萬元 清 八大山人 柳樹八哥 立軸 紙本 成交價2464萬元 清 八大山人 柏鹿圖 立軸 紙本 成交價1881.6萬元 清 八大山人 游魚 立軸 水墨紙本 成交價1610萬元
吳湖帆受家學熏陶,酷愛藝術。13歲學畫,初從“四王”、董其昌入手,繼而上探五代、兩宋以及元明諸家。他一面悉心觀摩家藏歷代名跡,一面遍游名山大川,把師古人和師造化結合起來,從而在藝術上形成縝麗豐腴、清雋明潤的特風格。他的書法,融米芾與宋徽宗趙佶的“瘦金體”于一爐,并結合自己的意趣,自成一格,具有個性特色,從而成為滬上享的一位書畫家、鑒賞家。與趙叔孺、吳待秋、馮超然被譽為“海上四大家”。又與吳子深、吳待秋、馮超然合稱“三吳一馮”。在20世紀30年代,中國畫壇有“南吳(湖帆)北張”(大千)之譽。大千平生佩服的“兩個半畫家”中,個就是吳湖帆。
范曾先生是當代畫壇巨擘,或以開拓求新為時尚,或以固守傳統為榮,都無法解釋他。他接受過嚴格的學院訓練,這使他的造型手段迥然不同于傳統中國畫家。他浸染傳統之深,使他的筆墨技巧達到了的水準,甚至使古人瞠乎其后。他博學多才,“致廣大而盡精微”,又使他的畫面富有詩的意蘊境界。范曾提倡“回歸古典、回歸自然”,身體力行“以詩為魂、以書為骨”的美學原則,對中國畫的發展厥功至鉅,了“新古典主義”藝術的先河。
欣賞中國的書畫藝術要學會欣賞線條的美。中國書畫中的線條猶如音樂旋律,是藝術表現的靈魂。中國書法憑借線條的曲直運動和空間構造,表現出時而古樸、時而纖麗、時而端莊、時而靈動的豐富意趣。中國繪畫通過線條的變化,墨色的干濕濃淡,描繪出品位高雅、琳瑯滿目的藝術。
裝裱也叫“裝磺、“裝池”、“裱背”,是我國特有的一種保護和美化書畫以及碑帖的技術,即以各種綾錦紙絹對古今紙絹質地的書畫作品進行裝裱美化或保護修復。 在宣紙和絹素上所作的書畫,因其墨色的膠質作用,畫面多皺折不平,易破碎,不便觀賞、流傳和收藏。只有經過托裱畫心,使之平貼,再依其色彩的濃淡、構圖的繁簡和畫幅的狹闊、長短等情況,配以相應的綾錦紙絹,裝裱成各種形式的畫幅,使筆墨、色彩更加豐富,以增添作品的藝術性。
南通專業瓷器免費征集
面議
產品名:瓷器
武漢吳冠中書畫嘉德免費拍賣
面議
產品名:書畫
深圳翡翠玉石市場行情
面議
產品名:玉石
武漢光緒古錢幣鑒定拍賣流程
面議
產品名:古錢幣
福州和田玉石嘉德免費拍賣
面議
產品名:玉石
武漢翡翠玉石免費鑒定
面議
產品名:玉石
重慶張大千書畫免費評估
面議
產品名:書畫
武漢清代瓷器保利免費送拍
面議
產品名: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