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在成年人常見的精神障礙——焦慮癥和抑郁癥已受到越來越多人關注的同時,兒童青少年常見的精神障礙如抑郁癥,也需要社會各界的更多了解。與成人不同,很多兒童青少年患者的抑郁癥狀并不典型,因此很容易被家長誤解或忽視,從而給孩子帶來更大傷害。“兒童和青少年往往不具備準確描述自己情緒的能力。比如問一個孩子‘心情怎么樣’,他可能只會說‘難受’,但是卻說不清具體如何‘難受’,是心煩,情緒低落,還是無聊。”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兒童科主任曹慶久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采訪時說。
17歲的晗晗已因抑郁癥休學兩年。原本今年6月參加高考的她,不得不將這一重要時刻一推再推。家人想不通,一直乖巧懂事、成績的孩子,為何會患上抑郁癥?
中國科學院近期發布的《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19-2020)》顯示:小學階段的抑郁檢出率為一成左右;初中階段的抑郁檢出率約為三成;高中階段的抑郁檢出率接近四成,其中重度抑郁的檢出率為10.9%-12.5%。
這些孩子有的厭學失眠、身體出現種種不適,有的沉迷網絡世界逃避現實,有的甚至選擇結束自己年輕的生命……
一天50個號,一大半屬于中重度以上抑郁癥
“深陷旋渦無法自拔”“無聊無趣”,身患抑郁癥的晗晗感覺自己被一種無形的力量壓制,讓她無法靜心學習、難以入睡、不想吃飯……
越來越多的青少年正在被抑郁癥等心理問題困擾。中國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精神醫學科主任醫師王哲每天接診30個病人,其中近一半是12至18周歲的患者。山西醫科大學醫院成立了兒童精神心理亞專科門診,負責人曹曉華介紹,他們的門診量在醫院排名,“一位一天50個號,都能約滿”。就診的孩子中,十三四歲的初中學生居多,問題主要為抑郁和焦慮,其中一小半達不到疾病的程度,屬于心理亞健康狀態,但有一多半需要吃藥,屬于中重度以上抑郁癥。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陸林及其團隊研究發現,期間,網絡游戲成癮的人群中,青少年人數增加了2%。
記者在海南省安寧醫院見到一名學生患者,他正在母親的陪伴下住院治療,病因是沉迷手機游戲,出現攻擊行為。他的母親表示,孩子原本學習成績不錯,自從迷戀上手機游戲后就不可自拔,每天放學回家就找家長要手機,熬夜玩手機是常事,不給手機就情緒失控,甚至動手打人。
開學季,心理門診中的兒童青少年厭學個案量有所增加。很多孩子表示,從“在家中”到“回校園”,他們變得緊張、恐懼、情緒不穩定、注意力不集中等,還會出現一些身體上的不適,如心慌、頭暈、乏力、胃痛等,甚至厭學、拒學。
我要一個香蕉,你卻給我一筐蘋果”
“你們為什么要把我帶到這個世界上來?!”晗晗多次向父母發出這樣的吶喊。她認為自己患病是綜合因素導致的,有性格方面的原因,也有來自學習的壓力,而從小到大的生活方式,則是造成她性格特點的主因之一。
因為爸媽工作原因,晗晗小學上的是一所寄宿制學校,“那時每周二和周末回家,生活中遇到困難時,無法及時向爸媽求助,他們往往是在隔了很久才得知發生了什么事。慢慢地,我養成了凡事不跟他們講的習慣,養成了討好型人格,特別在乎周圍人的看法。”咨詢過兩年門診,在網上看過大量心理問題分析文章的晗晗,頗為平靜地分析著自己的病情。
心語者幸福心理常德孩子沖動、容易和同學起沖突
1000元
產品名:學生心理測試
哈密學生心理輔導
面議
產品名:心語者心理一對一疏導
安順學生心理測試機構
面議
產品名:線上一對一咨詢
岳陽免費咨詢咨詢
面議
產品名:心語者心理咨詢
無錫兒童集中注意力海洋花教育
600元
產品名:兒童注意力開發
心語者幸福心理三明高一厭學心理咨詢
300元
產品名:高中生孩子心理咨詢
心語者幸福心理太谷縣青少年心理咨詢專業機構
面議
產品名:心語者
哈密學生心理測試
面議
產品名:心語者心理一對一疏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