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青花瓷紋飾纖細活潑,多用雙線勾勒填色法,填色較淡。只用平涂,只分濃淡而不分陰陽,無渲染烘托。繪人物衣著,只繪單色外衣,無內(nèi)衣作襯托,故有成窯“一件衣”的說法。
成化青花瓷器在不同時期的價格區(qū)間差異較大。明代成化年間,其產(chǎn)量本就不多,加之工藝嚴格,能夠流傳下來的更是難得的。在拍賣市場上,成化青花瓷器的價格屢創(chuàng)新高。例如,明成化青花纏枝秋葵紋宮盌在 2013 年成交價為 111,438,360 元;明成化青花瓜瓞綿綿紋宮盌在 2016 年成交價為 54,199,400 元;明成化青花纏枝秋葵紋宮盌在 2014 年成交價為 44,390,920 元等。
成化青花瓷器的特點也影響著其價格。成化青花瓷器胎質(zhì)純潔細潤,胎體輕薄,迎光透視呈牙白色或肉紅色,如脂似乳,瑩潤光潔。釉質(zhì)肥厚,光潔晶亮,胎精釉亦精,高穆深雅。青花瓷除早期用蘇麻離青,呈色濃翠外,以淡雅、沉靜的色調(diào)行于天下。成化官窯款迄今已發(fā)現(xiàn)的僅為 “大明成化年制” 及 “大明成化年造” 六字楷書款。斗彩的色彩鮮艷,其中姹紫色澤為成化朝所創(chuàng)制。紋飾線條纖細,多用雙線勾勒填色法,填色較淡。
成化青花器物的底足具有顯著特點。,窄墻、圓足脊是其常見形態(tài),底足墻較窄,足脊相比前朝更為圓潤。同時,露胎處能見到黃溢,這一特征較為明顯。此外,成化青花瓷器的底足還有一個特之處,即砂底有些呈褐黃色,俗稱 “米糊底”。上手摸之,溫潤細滑,無粗糙感,為成化官窯器所特有風格。
雙邊線特點在成化青花瓷器鑒定中也具有重要參考價值。器物里釉、底釉平滑細膩,足外墻大多圍以兩或三道弦紋,一道靠上,兩道靠近足底部邊緣,靠近足根那條圈線較深,上面一條則淡。對于此時無款的器物,尤宜用這一特點來作鑒定的參考依據(jù)。在所見成化青花瓷中,十之八九大抵如此。
明清古玩鑒定
面議
產(chǎn)品名:明清佛像
濱州王步瓷板畫款識真品圖片
面議
產(chǎn)品名:王步瓷板畫
景德鎮(zhèn)珠山八友瓷板畫目前市場價格
面議
產(chǎn)品名:珠山八友瓷板畫
康熙青花瓷器交易
面議
產(chǎn)品名:康熙青花瓷器
江西珠山八友瓷板畫目前市場價格
面議
產(chǎn)品名:珠山八友瓷板畫
明清瓷器鑒賞
面議
產(chǎn)品名:瓷器鑒賞
清代瓷器鑒定鑒定
面議
產(chǎn)品名:瓷器鑒賞
明清瓷器鑒定鑒定
面議
產(chǎn)品名:瓷器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