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瓷(又稱元青花),即元代生產的青花瓷器。青花瓷生產于唐代,興盛于元代。成熟的青花瓷出現在元代的景德鎮,紋飾大特點是構圖豐滿,層次多而不亂。元青花瓷大改傳統瓷器含蓄內斂風格,以鮮明的視覺效果,給人以簡明的快感。以其大氣豪邁氣概和藝術原創精神,將青花繪畫藝術推向頂峰,確立了后世青花瓷的繁榮與長久不衰。
元青花瓷器上出現“點暈”現象,其生成原因和暈散的形成原因是相同的,這是元代制陶工匠對蘇來麻尼料篩洗不精的緣故。當陶工用筆蘸著蘇來麻尼青料在瓷坯上作畫時,看似彌散狀細粉狀的青料,其實還含有不少較粗的點狀粉料,當它們被涂刷在紋飾中,并被釉罩住,燒制后就出現了這種青花色中的“點暈”現象。
仔細觀察元青花牡丹紋龍耳罐上的特寫圖可以清楚地看出,在牡丹紋的花蕊部分有許多一粒一粒的圓點狀的小小的藍黑點,這些“小點”的顏色本身也有深淺,深的“小點”,凝聚點化得不散;淺的“小點”,可能化得開些。就像藍黑墨水滴在青白色的紙上,有的化得開些,有的化得少些。這些可以明顯的看出這種特殊的“點暈”現象
普通大眾對青花的認識可能是對于周杰倫的那一首歌青花瓷開始,青花瓷自唐代誕生至今已有千余年歷史,其中元青花價值高。說起元青花的價格那就不得不說,2005年7月12日倫敦佳士得舉行的“中國陶瓷、工藝及外銷工藝品”
令人驚嘆的是,這件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圖罐終以2.3億人民幣拍出,創下了世界上高的拍賣紀錄。這次拍賣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藏家,參與度非常高,引發轟動。這個價格要是按照當時的匯率,至今都沒有有任何一件亞洲藝術品來打破。
元 青花纏枝牡丹“海馬”圖獅鈕蓋罐
創作年代:元代
尺寸:31.8cm
估價:HKD 20,000,00
成交價:HKD 22,727,500
拍賣日期:2008-04-11 下午14:00
拍賣公司:香港蘇富比拍賣專場中國瓷器及工藝品
拍賣會:2008年春季拍賣會
元代隨著國內外貿易的發展需要,中國瓷業較宋代又有更大的進步,景德鎮窯成功的燒制出青花瓷器。青花瓷的普遍出現和趨于成熟,產銷興旺,元人蔣祁著《陶計略》(記元代景德鎮瓷業情況的書籍)中記述:“窯火既歇,商爭取售,而上者擇焉,謂之撿窯。交易之際,牙儈主之……,運器入河,肩夫執券,次第件具,以憑商籌,謂之非子。” 元青花瓷以景德鎮為代表,其制作精美而傳世極少,故而異常珍貴,根據時間大致分為延祐期、至正期和元末期三個階段,其中又以“至正型”為佳。 元青花瓷開辟了由素瓷向彩瓷過渡的新時代,其富麗雄渾、畫風豪放,繪畫層次繁多,與中華民族傳統的審美情趣大相徑庭,實在是中國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同時也使景德鎮一躍成為中世紀世界制瓷業的中心。
元時期,畫家輩出,他們不僅總結吸收了先人的繪畫精髓,又融合了中西文化,把高超的藝術在青花瓷上發揮得。元青花的繪畫風格總體表現:粗獷豪放,灑脫隨意,嫻熟流暢。構圖飽滿、繁而不亂、一筆畫、一氣呵成、充分表現出畫師的藝術造詣和深厚的功力。古人所具備的這些藝術底蘊、內涵、是仿品很難逾越而不能及的重要依據,采用平涂為主,使用勾、點、染、留白的技法,有很強的藝術效果。畫師把人物畫面的行體比例、動作神態、面目表情、繪畫的栩栩如生,動物、飛禽、水禽、花卉部分畫的生動有活氣。有些畫師先在素胎上,把人物動物或花卉的劃刻大至,再用濃筆勾點,有很強的立體效果。
贗品的繪畫表現:贗品的繪畫全部是臨摹、復制真器上的各種紋飾。整體感覺拘謹、不流暢、生硬不活潑,人物不傳神、動物不兇悍。有些紋飾如:蕉葉畫法直白、牡丹、菊花、花瓣松散、繪畫不緊湊,用筆綿軟,沒有真品那種剛勁有力的功底。錢紋、錦地紋等畫法較亂,表現不準確,蕉石本有棱角卻畫成圓邊。總之,仿畫中缺位、篡位、交待不凊、利不從心、功不到位。
明清古玩鑒定
面議
產品名:明清佛像
濱州王步瓷板畫款識真品圖片
面議
產品名:王步瓷板畫
景德鎮珠山八友瓷板畫目前市場價格
面議
產品名:珠山八友瓷板畫
康熙青花瓷器交易
面議
產品名:康熙青花瓷器
江西珠山八友瓷板畫目前市場價格
面議
產品名:珠山八友瓷板畫
明清瓷器鑒賞
面議
產品名:瓷器鑒賞
清代瓷器鑒定鑒定
面議
產品名:瓷器鑒賞
明清瓷器鑒定鑒定
面議
產品名:瓷器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