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滑油一般由基礎油和添加劑兩部分組成。基礎油是潤滑油的主要成分,決定著潤滑油的基本性質,添加劑則可彌補和改善基礎油性能方面的不足,賦予某些新的性能,是潤滑油的重要組成部分。
基礎油
潤滑油基礎油主要分礦物基礎油、合成基礎油以及生物基礎油三大類。礦物基礎油應用廣泛,用量很大(約95%以上),但有些應用場合則使用合成基礎油和生物油基礎油調配的產品,因而使這兩種基礎油得到迅速發展。
密度是潤滑油簡單、常用的物理性能指標。潤滑油的密度隨其組成中含碳、氧、硫的數量的增加而增大,因而在同樣粘度或同樣相對分子質量的情況下,含芳烴多的,含膠質和瀝青質多的潤滑油密度大,含環烷烴多的居中,含烷烴多的小。
粘度
粘度反映油品的內摩擦力,是表示油品油性和流動性的一項指標。在未加任何功能添加劑的前提下,粘度越大,油膜強度越高,流動性越差。
粘度指數
粘度指數表示油品粘度隨溫度變化的程度。粘度指數越高,表示油品粘度受溫度的影響越小,其粘溫性能越好,反之越差。
潤滑劑產品分組
A全損耗系統油
B脫模油
C齒輪油
D壓縮機油(包括冷凍機和齒輪泵)
E內燃機油
F主軸、軸承和離合器油
G導軌油
H液壓油
M金屬加工油
N電器絕緣油
P風動工具油
Q熱導油
R暫時保護防腐蝕油
T汽輪機油
U熱處理油
X潤滑脂
Y其他應用場合油
Z蒸汽氣缸油
S特殊潤滑劑應用油
棕櫚油是植物油的一種,能部分替代其它油脂,可代替的有大豆油、花生油、向日葵油、椰子油、豬油和牛油等。由于棕櫚油與各種油脂的相互關系,棕櫚油的價格也是隨著世界一般油脂價格的游走而浮動,同時,棕櫚油價格的波動幅度也很大。
棕櫚油含均衡的飽和與不飽和脂肪酸酯。50%的飽和脂肪酸,40%的單不飽和脂肪酸;10%的多不飽和脂肪酸。人體對棕櫚油的消化和吸收率超過97%,和其他所有植物食用油一樣,棕櫚油本身不含有膽固醇。
蓖麻油、麻油、花生油以及茶籽油等多種植物油在藥物制劑中常用作溶劑或油相基質,但由于植物油易氧化、酸敗影響藥物制劑的長期穩定性,基于解決植物油易氧化、酸敗的問題,才研究發現植物油經氫化后,產品不易氧化、酸敗,其油脂性能并不發生明顯改變。
因此,軟膏和栓劑品種中,需要用植物油或者液狀石蠟的品種都可用氫化蓖麻油,由于氫化蓖麻油是蠟狀固體,熔解后稠度較大,因此可以大幅減少油脂或油相的用量,且膏體更光潔、細膩。
礦物油指的是由石油所得精煉液態烴的混合物,原油經常壓和減壓分餾、溶劑抽提和脫蠟,加氫精制而得 。
礦物油包括輕質、重質燃料油,潤滑油,冷卻油等礦物性碳氫化合物。礦物油可漂浮于水體表面,影響空氣與水體界面氧的交換;也可分散在水中、吸附于懸浮顆粒或以乳化狀態存在于水中的油被水中的微生物氧化分解,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水質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