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格3cm
榆樹的介紹
榆樹(學名:Ulmus pumila L.):又名春榆、白榆等,素有“榆木疙瘩”之稱,為榆科落葉喬木,幼樹樹皮平滑,灰褐色或淺灰色,大樹之皮暗灰色,不規則深縱裂,粗糙;小枝無毛或有毛,無膨大的木栓層及凸起的木栓翅;冬芽近球形或卵圓形。葉橢圓狀卵形等,葉面平滑無毛,葉背幼時有短柔毛,后變無毛或部分脈腋有簇生毛,葉柄面有短柔毛。花先葉開放,在生枝的葉腋成簇生狀。翅果稀倒卵狀圓形。花果期3-6月(東北較晚)。榆樹分布于中國東北、華北、西北及西南各省區,朝鮮、前蘇聯、蒙古也有分布。生于海拔1000-2500米以下之山坡、山谷、川地、丘陵及沙崗等處。

為了管理方便,一般多用大垅雙行條播,條寬3厘米,條深3--5厘米,條距20厘米,覆土不宜太厚,0.5-1.0厘米,覆土后稍加鎮壓,以保持土壤濕度,促進發芽,每畝播純種2.5-3公斤。
播后10余天幼苗出土,小苗長出2--3片真葉時,開始間苗,苗高5—6厘米時定苗,每畝均勻留苗3萬株左右,間苗后要適當灌水,以保持土壤濕潤。
幼苗生長階段要經常除草,苗木稍大時結合松土進行除草,注意不要損傷苗根。雨后和灌水后應及時松土,以免土壤板結。除草松土的次數,可根據雜草多少和土壤情況而定。
追肥和灌水可結合進行。6—7月間追肥較好,每畝施人糞尿100公斤或碗銨4公斤,每隔半月追肥一次,8月初停止追肥,以利于幼苗木質化。在發生榆樹炭疽病的地方,每周可用1%的波爾多液噴灑一次。

病蟲治理
榆樹常見的害蟲有紅蜘蛛、榆蠣蚧、吹綿蚧等。紅蜘蛛對榆樹的為害狀是葉色灰暗、干實,在陽光透射下可看到葉片被蛀蝕成網絡狀。使被害樹長期不能萌芽生長。榆蠣蚧的為害狀是榆樹枝條布滿白色的絲狀物,被害枝條于瘦,日久不治,會全枝枯萎。其次是日曬病,在強烈的陽光下暴曬,榆樹的樹皮易被曬焦,要設法把被曬的樹皮保護,克服這一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