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淺絳彩的傳承中,還有許多名家的有著他們個人特色的作品。如果說,淺絳彩瓷的梯隊屬于程門、金品卿、王少維、王鳳池,那么緊隨其后的第二梯隊就有被稱為淺絳“家”:俞子明、羅旸谷、汪藩、汪章、汪友棠、梅峰樵、徐善琴、許品衡、方家珍、余煥文等十人。淺絳彩在同治時期還處于興起的時代,而淺絳彩走向興盛的正是御窯廠的畫師們,它更高的性價比,自然為廣大民眾喜聞樂見,故在光緒年間,淺絳彩瓷臻于顛峰。20 世紀 20 年代后,以“珠山八友”為代表的色彩濃麗的新粉彩取代了淺絳彩瓷。新粉彩是模仿文人畫家的藝術風格在瓷器上繪畫,運用工筆重彩,追求賞心悅目的效果,更迎合大眾的審美取向,符合近代商品經濟要求。自此,淺絳彩瓷從咸豐年間興起只有70年左右。從同治到民國前期,有姓名可考的淺絳彩瓷畫師已有550多名。
通過多看實物(包括真品和贗品)和有關資料,熟悉淺絳彩瓷所具有的特的時代特征,從一件瓷器的胎、釉、畫面用彩等
諸多方面綜合分析。正如鑒藏家李鴻泉先生所說:
“不同時期不同背景的陶瓷作品各具自己的工藝特色,各有自己的藝術格調。即使是民國時期的一般作品,也有區別于其他時代特征的立風格,致使現代人的摹仿也會相形見絀?!?br />
淺絳彩瓷的藝術魅力來源于淺絳彩瓷畫師在瓷面上作畫,使得中國繪畫典型的詩、書、畫相結合的所謂“文人畫”藝術形式在瓷器上得以再現。
因此,鑒別淺絳彩瓷要從瓷畫的藝術水平著手。
除了熟悉當時及如今被人們認定的淺絳彩瓷高手的名號之外,
要有一定的書畫鑒賞能力,不要被瓷畫上所署名款所迷惑。
淺絳彩鑒定方法
其次是真款識與假款識的區別。淺絳彩瓷的偽器仿器上面都有偽款和題字,但也極易在細節上露出破綻。由于淺絳彩瓷作者多數具備較高的文化素養,他們題款的文字書法和內容也比較考究。而作偽者書寫款識無非是照葫蘆畫瓢,不但書法拙劣,有時連文理都不通,同時,又因時代的變遷,今天的人所寫的字在書風和行筆、結體等方面也與清末民國時有明顯差別;而且偽款大都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似一種書體,一個模式,很像出自一人之手。嘗見淺絳彩瓷的現代仿品,冒充淺絳彩瓷大家許品衡。瓶的一面繪博古圖,另一面題寫款識,上書:“倆席之珍,悅目賞心,可久可大,宜古宜今,圖以厥象,煥然一新,為將不盡,玩古怡情。許品衡作?!鼻也徽f上面的書法軟弱無力,低俗拙劣,書寫上也是錯字連篇,不堪入目。尤為可笑的是,竟將許品衡的“衡”寫成“沖”的繁體字“ ”,這說明作偽者連起碼的文字基礎也不具備。其實,許品衡書法亦不同凡響,從他真器的款題上看,他的行書得力于“蘇黃”,清麗流暢中有縱橫跌宕之氣。用其真品真款一比,偽品不辨自明。其他真器的款識也都具備那個時代的特點,有的看似隨意,但均有一定的書法功底。仔細觀察真器款識,可知那時人寫的字及語氣、格局等確與今人不同,今人煞費心機也難仿出舊時代那種氣韻和神態。只要多看多比較,就會逐漸悟出一些道道,找出一些規律。
淺絳彩瓷與粉彩的區別。淺絳彩瓷盛行于清同治、光緒時期和民國初年,衰落于民國二三十年代。其間在民國以后由于彩料的改變隨即出現了淺絳彩向民國水彩、粉彩的過渡。一些人往往將這種過渡期的作品甚至民國以后的水彩山水畫面的瓷器充作淺絳彩瓷,擴大淺絳彩瓷的涵蓋范圍。藏家在收集購買過程中,一定要將民國年間的粉彩瓷、水彩瓷與淺絳彩瓷區分開來,不要將其他類彩瓷作為淺絳彩瓷來收藏。
淺絳彩瓷珍品與工匠濫竽之作的區別。淺絳彩瓷的藝術魅力來源于淺絳彩瓷畫師在瓷面上作畫,這是文人畫的藝術形式在瓷器上的再現,只有藝術水準高的作品才具收藏價值和升值潛力。作為收藏愛好者,應不斷提高自己的鑒賞能力,善于區分與劣品、品位高的作品與品位低的作品之間的不同,把眼睛盯在那些淺絳彩瓷畫藝人的佳作上,不要良莠不分,走低層次循環的道路。在去偽存真的前提下,潛心收集藝術價值高的杰作,相信您一定會獲得大的。
清淺絳山水瓷板一套
尺寸:L:14.5cm、W:9.5cm
估價RMB: 無
落槌價:2萬
清淺絳花鳥高足盤
尺寸:H:12cm、D:16.5cm
估價RMB: 無
落槌價:6千
明清古玩鑒定
面議
產品名:明清佛像
濱州王步瓷板畫款識真品圖片
面議
產品名:王步瓷板畫
景德鎮珠山八友瓷板畫目前市場價格
面議
產品名:珠山八友瓷板畫
康熙青花瓷器交易
面議
產品名:康熙青花瓷器
江西珠山八友瓷板畫目前市場價格
面議
產品名:珠山八友瓷板畫
明清瓷器鑒賞
面議
產品名:瓷器鑒賞
清代瓷器鑒定鑒定
面議
產品名:瓷器鑒賞
明清瓷器鑒定鑒定
面議
產品名:瓷器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