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7瓷”的命名與其出現時代有關,上世紀50-70年代,國營瓷器廠生產了一大批瓷器,這些瓷器就是567瓷器。在當時,中國一共有十四家國營瓷器廠,每一個廠家所用的底款都是一樣的,因而在劃分分類的時候,這些瓷器都被劃分到567瓷器中。在瓷器文明史上,將中國陶瓷制造推向了又一個歷史繁榮的顛峰,是中國瓷器史的一個里程碑。
“567瓷”是上世紀50年代、60年代、70年代景德鎮國營瓷廠生產瓷器的簡稱。主要包括紅星、宇宙、為民、藝術、、人民、、光明、東風、景興、新華、紅光、雕塑、曙光瓷廠等等,輕工業部陶瓷研究所制作的瓷器,也歸屬其中。
之所以許多藏友格外偏愛“567瓷”,一方面因為當年曾在計劃經濟時代景德鎮瓷廠工作過的人還有部分健在,對現有器物可以辨認,不像宋、元、明、清朝瓷器難以判別,另一方面,出于對親歷且逝去的那段時光的留戀情懷。
有評論,在新中國這個時間段制作的瓷器,堪比清三代御窯廠制瓷,甚至有一部分學者曾說,如青花大王王步等陶瓷大家制作的瓷器,已直追清三代,無論從藝術價值,工藝價值,還是從文化價值而言。
瓷廠與昔日的御窯廠一樣,皆是“國家營建并專項撥款,集天下能之匠,用天下好之料,行天下熟練之工藝”,加之藝術家和匠人的社會建設之熱情,確實創作了時代的藝術珍品瓷器。
期間也涌現了大量的陶瓷美術家,有一份并不完整的名單,上面有:畢淵明、章仕保、吳康、王小凡、葉震嘉、趙惠民、常兆新、涂菊清、潘文復、章亮、章文超、王隆夫、田慧棣、翟筱翔、沈盛生、徐煥文、鄒甫仁、余文襄、葉冬青、陳先水、周湘甫、葉震嘉、常兆新、鄒國均、汪昆榮、吳元清、王一亭、王鶴亭……許多人物現在只能從歷史和瓷器中品讀,可謂“家家抱荊山之玉,個個握靈蛇之珠”,各懷絕技。
二十世紀50-80年代的國家用瓷和出口瓷為代表的這個時代的國營體制下集體分工合作的集體才華和智慧結晶的國家用瓷和出口瓷,其中的高等級品基本代表了這個時期全面的工藝、前朝的陶瓷品質和藝術成就。許多創燒品種已經達到了中國陶瓷史上有史以來的藝術成就,并且呈現出典型的的審美意趣。
相信隨著整個藏界對這個時期的人的加深,新中國瓷器的藏界地位必然與宋元明清各朝的創新品種并列于中國陶瓷史之林。
567瓷器成交價格
近現代(1959年)王步 青花釉里紅《高歌大慶》天圓地方瓶
成交價:RMB 11,270,000
尺寸:高48.5cm
1973年(癸丑年)
王錫良 廬山二景·顏色釉刻花粉彩雙耳瓶
成交價:RMB 4,830,000
近代 涂菊青繪“迎親人”大盤
成交價:552,000 RMB
尺寸:直徑47.5cm
567瓷器鑒定
萬壽無疆是存量很大的一個款式,但是的萬壽無疆很少,可以說,市面所見的都不是萬壽無疆。的萬壽無疆盤至少滿足5個條件:、沒有表面磨損;第二、沒有磕碰沖線;第三、繪畫嫻熟流暢;第四、填彩要勻稱且富有立體感;第五、也是關鍵的一點是顏色要正。
事實上,無壽無疆既是“567”瓷器中經典的一個款式,也是比較有制作難度的一個款式。要求其中凹陷的紋路不被紅色顏料填充,又要求凹陷的紋路四周被紅色顏料填滿。這就是所謂的填彩,即填入彩色顏料的功夫,在全憑毛筆繪畫與小工具(忘了是啥了)輔助的條件下,要想做到填彩與繪畫的和諧感,并不容易,根據往期文章里的反面案例,就可以知道,新的萬壽無疆的填彩是多么惡俗!
顏色是“567”瓷器永恒的話題,這是礦物質顏料與化學顏料的斗爭,也是567新老瓷器的鑒定核心區別所在。礦物質顏料經過30年,光澤柔和不刺眼,賊光褪去;反觀化學顏料,處處透露著低廉、違背眼球觀感的光澤。
讀到這,很多人不懂,不明白,不明白什么是違背眼球的觀感,舉個簡單的例子,你割開一個樹干,其中的樹干的花紋和顏色是鮮活的、自然的、柔和的;但是你使用噴漆,得到的樹干的花紋、顏色是違背眼球觀感的,它的光澤是直刺你的眼球的。 ——臘八粥童子
明清古玩鑒定
面議
產品名:明清佛像
濱州王步瓷板畫款識真品圖片
面議
產品名:王步瓷板畫
景德鎮珠山八友瓷板畫目前市場價格
面議
產品名:珠山八友瓷板畫
康熙青花瓷器交易
面議
產品名:康熙青花瓷器
江西珠山八友瓷板畫目前市場價格
面議
產品名:珠山八友瓷板畫
明清瓷器鑒賞
面議
產品名:瓷器鑒賞
清代瓷器鑒定鑒定
面議
產品名:瓷器鑒賞
明清瓷器鑒定鑒定
面議
產品名:瓷器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