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槐硬枝扦插,除要進行2次完全抹芽外,其它方面的管理措施和一般樹種基本相同。主要包括如下內容:適時澆水、施肥、松土、除草、防治病蟲害。由于刺槐每個芽眼都有好多復生隱芽,雖然經過了2次完全抹芽,但每根插條上端仍能長出2-3個幼芽。所以要進行定苗抹芽。當幼苗長到15-20cm時,每株選擇一個長勢良好、生長健壯的芽子保留,其余的芽子全部抹掉。定苗后要追肥一次,每667平方米施碳氨50kg,并澆水一次。
栽植技術:栽植時要踩實,使苗木根系與土緊貼在一起,栽后培起沙堆,比截干高3~5cm。刺槐栽植時不宜過深,一般比原來土痕深3~5cm。
撫育管理:栽植后年進行除蘗抹芽,第二年抹芽結合修枝。栽植后五年內,修枝以整形為主,培養優良樹干,栽植前每畝施廄肥500kg,栽植后追肥2次,一次在高生長速生期來到前,即五月中下旬追肥,一次在直徑生長速生期來到前,即七月上中旬每畝追綠肥500kg或化肥2.5~3kg。
萌蘗更新的刺槐經過除萌定株、抹芽修剪很快郁閉成林,樹冠交接重疊,林下光照缺乏,單株樹冠擴展嚴重受阻,相互間爭奪光照、水分、營養,要及時進行透光撫育。原則上采取間密留稀、間小留大、去劣留優。撫育強度不宜過大,以疏開樹冠為宜。
生長撫育是在林分達到壯齡乃至森林成熟主伐利用以前的很長階段內,以調節林分密度,加速刺槐直徑生長為主要目的撫育采伐。要求擇優而留,伐除那些發育不良、干形彎曲、無培育前途的林木。采伐強度可適當大些,以促進刺槐材積增長,提高林木質量,增加經濟效益。
刺槐為蝶形花科剌槐屬苗木。又名洋槐.德國槐等。
【形態特征】落葉喬木。樹冠近卵形,小枝光滑、較脆,在總葉柄基部常有大小、軟硬不等的2個托葉刺。奇數羽狀復葉.互生.小葉橢圓形,先端鈍圓,微有凹缺。總狀花序腋生,花蝶形、白色。莢果扁平。苗木種子腎形.硬.黑色。
【地理分布】原產北美。現我國各地均有栽培,尤以黃淮流域為習見。
刺槐材質堅重,順紋抗壓強度和抗沖擊強度均很高。耐腐,耐水濕,刨面有光澤,花紋美觀,為樁木、坑木、枕木、農具、車輛、工具把柄、運動器材、地板及海帶養殖等優良用材。枝椏、木材、樹根易燃,火力旺,為薪炭材。葉子含多種營養成分,為優良的飼料和肥料。刺是優良蜜源,且含芳香油。樹皮纖維強韌,有光澤,易漂白和染色,供造紙編織、制繩用。刺槐保持水土能力很強,還能改良土壤,增加團粒結構和有機質。
出苗后注意中耕除草,除治種蠅、金龜子、大象?、立枯病、炭疽病。對側枝旺盛的苗木,夏季摘心或打掉部分葉子,以促進苗木根系發育。及時間苗,一般苗木每公頃留12~15萬株,“四旁”植樹大苗每公頃留3~6萬株。造林:平原地多采用穴狀或帶狀整地,深度0.6~1.0米;山地用窄幅梯田、水平階、水平溝、魚鱗坑和穴狀整地,深度0.4~0.6米;鹽堿地則修筑臺田、條田和開溝筑壟等整地方法(見造林地整地)。帶干栽植大多在“驚蟄”到“清明”芽苞剛裂開露綠時,苗木越是高大,造林時間越應晚些。截干栽植留干高度1~3厘米,在秋冬季或早春,干不能露出地面,埋土高出根頸2~3厘米,不可太深。栽植后要澆水,否則要將土壤踩實或砸實。水土保持林和薪炭林每公頃栽植3300~4950株,中等立地條件的用材林每公頃栽植2490~3300株,立地條件好,集約經營的速生豐產林1665~1995株。刺槐頂芽萌發力弱,每年由側芽抽出壯條代替頂梢,因此稀植的刺槐枝杈多,干形不通直圓滿。幼林保持較大的郁閉度(0.7左右),可培育出優良干形。刺槐是優良的伴生樹種,可與多種楊樹、旱柳、泡桐、白榆、苦楝、麻櫟、臭椿、油松、側柏及紫穗槐等混交。
6公分金絲垂柳產地,量大價優
220元
產品名:金絲垂柳,金枝垂柳,金絲垂柳樹
2公分旱柳產地,平頭旱柳
80元
產品名:旱柳,發帽旱柳,平頭旱柳
16公分刺槐出售,洋槐
90元
產品名:刺槐,刺槐樹,洋槐,白花刺槐
9公分金葉榆產地,高接金葉榆
80元
產品名:金葉榆,金葉榆樹,高接金葉榆
14公分香花槐產地,紅花槐
170元
產品名:香花槐,五七香花槐,紅花槐
13公分金葉槐,指導栽培
150元
產品名:金葉槐,國槐樹
10公分金枝槐基地,土球完好
80元
產品名:金枝槐,金枝國槐,金枝槐樹
18公分紅花刺槐基地,紅花槐樹
110元
產品名:紅花刺槐,紅花槐樹,香花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