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
景觀石草坪石,鄭州景觀石,景觀石黃石,武漢戶外景觀石 |
面向地區 |
全國 |
景觀石用途廣泛,在景觀設計中隨處可見其身影,如天井,草坪小徑,泳池周圍,欄桿,別墅地基,涼亭,門廊及其他建筑都需要景觀石來裝飾美化。山石造景在我國造園史上有著很重要的地位,主要指以假山為代表的一種造景方式。在景觀美化設計中,景觀石的使用頻率越來越高,景觀石不僅美觀實用,而且材料易得,幾乎是無處不在。
中國古典園林以自然寫意山水園的特風格而著稱于世。景觀石常常運用于各種園林景觀,園林中的“山”,即有真山亦有假山。承德的避暑山莊、蘇州的天平山高義園,即為真山園林的代表。而絕大多數的古典園林中的山是假山;人工造山在中國傳統造園中便自然占有十分的地位。假山石在園林造景中大規模的運用早可以追述到秦漢時期,之后景石在園林造景中的運用不斷得到提升,堆山疊石的手法技藝和意識也得到升華。
秦、漢時期假山之風大為盛行,而且規模很大,這時的假山是遠景式的土山和土、石結合之山。秦漢的上林苑,用太液池所挖的土堆成島,象征東海神山,了人為造山的先例。這種“海上三神山”水中島嶼的造園藝術手法,幾乎歷代帝王宮苑無不采用,就連一些私家小園也紛紛效仿。東漢梁冀模仿伊洛二峽,在園中構土為山,從而開拓了從對神仙界的向往,轉向對自然山水的模仿,標志著造園藝術以現實生活作為創作起點。
公元三世紀到六世紀的魏晉南北朝時期,是園林藝術發展史上的轉折期。造園由秦漢的圈地式開始向寫意式的山水經營方向發展,逐漸注重造園的精神功能。造園設計開始化。在一些私園中開始有了單塊美石的特置。而且此時自然風景已經被許多文人雅士所認識,并被他們組織到園林中,尤其在兩晉之后,山水風景園林更為盛行。假山疊石在中國古典園林中的主導地位逐漸得到確立,并開始轉向近景寫實的風格。
以石,三三兩兩、三五成群,散置于路旁、水邊、林下、山麓臺階邊緣、建筑物角隅,配合地形,植以花木有時成為自然的幾凳,有時成為盆栽的底座,有時又成為局部高差、材質變化的過渡,是一種非常自然的點綴和提示,這是山石在園林中為廣泛的應用。
用石做踏步、汀步,具有劃分空間、豐富地面、水面景觀和引導游覽路線的雙重功能。用石,或沿水面,或沿高差變化山麓堆疊,高低錯落,前前后后變化,起駁岸作用,也作擋土墻,同時使之自然、美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