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凡款瓷板畫
產品別名 |
瓷板畫,王大凡瓷板畫,瓷板畫拍賣,王大凡瓷板畫價格 |
面向地區 |
全國 |
產地 |
其它 |
材質 |
其它 |
工藝 |
篆刻 |
適用場合 |
其它 |
適用場景 |
家居 |
造型 |
建筑 |
制作方法 |
機械 |
王大凡:男(1888年—1961年),名堃,號希平居士,又號黟山樵子,齋名希平草廬,中國陶瓷美術大師。珠山八友之一,祖籍山西省太原市,祖上因避戰亂,后移居安徽省黟縣,其本人出生于江西省波陽縣皇崗村、珠25
瓷板畫以其時的嵌瓷屏風為例,無論是圍屏、插屏照舊掛屏,常鑲嵌裝飾意味濃重的瓷板畫。其品種包羅青花、青花釉里紅、五彩等,繪畫、紋飾內容涉及面也很普遍,如人物、山水、花卉祥瑞圖案等,險些無所不包。清末民初,江西景德鎮一批文人畫家“珠山八友”介入畫瓷,以畫家的主體意識和情緒表達,取署理性頭腦的陶瓷裝飾設計,建設了瓷上淺絳彩的陶瓷繪畫形式。“珠山八友”包羅王琦、王大凡、程意亭、汪野亭、何許人等,他們以瓷入畫、用胎作紙,在瓷板上彩繪,締造了秀美而大氣、寧淡而悠遠的新粉彩。這種以藝術家的主體締造意識為主導的藝術形式,是把器皿和瓷板作為藝術體現的載體,是中國陶瓷藝術的一種新突破
生長至今,瓷板畫的品種更富厚,形制更趨于多樣。在主題上,取材越發多元,有山水、花鳥、人物等;在體現形式與創作手法上,不僅繼續了傳統中國畫繪畫技巧,而且還融入西方繪畫的體現形式,將油畫、水彩等運用于瓷板畫之中,更有斗膽創新的藝術威風凜凜威風凜凜泛起,如團結古彩、粉彩與新彩、琺瑯彩等,更巧妙地融合繪畫技法與陶瓷工藝,使之碰撞出更為富厚的作品
上世紀90年代,瓷板畫的市場價格一再走高,是由于這種藝術品不僅需要繪制,還要兩次入火燒制,加之是瓷的質地,易發生變形、窯裂,樂成率極低,以是很難堪。其次,以自己就具平整光潔美感的瓷板作為畫作載體,能顯出畫幅色彩鮮明、亮麗、濃郁的審盛意境及奇異雅致的細膩感來,上面的構圖、線條、色彩等都不會走樣。再者,瓷板遠比紙、絹等具有更穩固的物理和化學性能,不怕潮、霉,不易變質。一旦作品完成,色彩將耐久不褪、常年如新
現在,泛起在珍藏市場上的老瓷板畫多是清末與民國的作品,其中尤以“珠山八友”老瓷板畫為上品。“珠山八友”創作的壯盛時期為晚清、民國至“”前的數十年間,傳世作品較少,備受陶瓷喜歡者和珍藏家關注。綜觀近年的拍賣數據,“珠山八友”瓷板畫作品的成交額呈逐年上升態勢,如2016由西安唐藝送拍于香港蘇富比拍賣的王琦粉彩瓷板《漁翁圖》以241.5萬元成交;2009年上海拍賣的王大凡《黃山四千仞》瓷板以780萬元成交;2011年中國嘉德春拍上,王大凡粉彩瓷板《禹王治水圖》以820萬元創成交紀錄新高度。
王大凡的作品,無論是大件還是小件,可以說都充滿了"文人畫"的意趣美、意境美和形式美。小件作品統籌兼顧,以少勝多;大件作品縱橫捭闔、運籌帷幄。他筆下的仙釋人物,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神,而是充滿著人性、人情味、有血有肉的人;他筆下的歷史人物,或疾惡如仇,或正氣凜然,或幽默詼諧,或聰明睿智。如《竹林七賢》人物風格各異,內在精神氣質和藝術內涵各具特點,強調了"畫"的審美意趣,并把這種"意趣"擴大到畫外,提高了它的文化品格。他的《新八仙》前后呼應,首尾相諧。八塊瓷板,可立成篇,又可拼在一起構成一幅完整統一的畫面。
西安唐藝有幸征集到非常的《王大凡瓷板畫-琴棋書畫》四條屏一組,據藏家介紹:祖上曾與王大凡老師關系甚好,在一次聚會上贈與藏家太爺,后視如珍寶,一代代流傳至今,歷經將近仍保存完整,實屬不易,此瓷板畫品像,形態逼真,其動感飄逸,用筆如吳帶當風,行云流水。把一個人物刻畫的惟妙惟肖,出神入化。現因生意資金周轉,委托于西安唐藝藝術品有限公司送拍于新加坡公開出售,屆時,特邀瓷板畫愛好收藏者共同鑒賞。
西安唐藝宣傳部
查看全部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