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別名 |
絕緣膠板,絕緣膠墊,絕緣地膠,絕緣橡膠板 |
面向地區 |
全國 |
智慧工地24小時監控、“無紙化”工單遠程派送,故障處置移動網絡報修……北京城市副中心電力建設一派繁忙,智能化的班組建設,讓電網變得更加“聰明”。
、絕緣膠墊成分:
絕緣橡膠墊主要采用膠類絕緣材料制作,用NR,SBR和IIR等絕緣性能優良的非極性橡膠制造。
2、工藝及成型:
絕緣墊上下表面應不存在有害的不規則性。有害的不規則性是指下列特征之一,即破壞均勻性、損壞表面光滑輪廓的缺陷,如小孔、裂縫、局部隆起、切口、夾雜導電異物、折縫、空隙、凹凸波紋及鑄造標志等。無害的不規則性是指生產過程中形成的表面不規則性。
3、絕緣橡膠墊厚度:
在整個絕緣墊上應隨機選擇5個以上不同的點進行厚度測量和檢查。可使用千分心肝或同樣的精度的儀器進行測量。千分尺的精度應在0.02mm以內,測鉆的直徑為6mm,平面壓腳的直徑為(3.17±0.25)mm,壓腳應能施加(0.83±0.03)N的壓力.絕緣墊應平展放置,以使千分尺測量之間是平滑的。
4、國家標準:
配電室電壓10KV選 8mm厚工頻耐壓實驗10000V 1分鐘不擊穿,在工頻耐壓實驗18000V,20秒擊穿.配電室電壓35KV 10-12mm厚工頻耐壓實驗15000V 1分鐘不擊穿,在工頻耐壓實驗26000V,20秒擊穿.配電室低壓選5mm厚 500V以下工頻耐壓實驗3500V 1分鐘不擊穿,在工頻耐壓實驗10000V,20秒不擊穿。
5、質量標準
絕緣膠墊上下表面應不存在有害的不規則性。絕緣膠墊有害的不規則性是指下列特征之一,即破壞均勻性、損壞表面光滑輪廓的缺陷,如小孔、裂縫、局部隆起、切口、夾雜導電異物、折縫、凹凸波紋及鑄造標志等。
外觀:斑痕或凹凸不平:深度或高度不得超過膠墊厚度公差;
氣泡:每平方米內,面積不大于25px2的氣泡不超過5個,任意兩個氣泡間距離不小于40mm;
雜質:深度及長度不超過膠墊厚度不小于40mm;
邊緣不齊或海綿狀:寬度不超10mm,長度不超過膠墊總長的1/10;
裂紋:不允許有
應儲存在干燥通風的環境中,遠離熱源,離開地面和墻壁500px以上。避免受酸堿和油的污染,不要露天防止避免陽光直射。
記者了解到,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供電服務中心近日正式掛牌成立,標志著國網北京通州供電公司服務行政辦公區建設及后期電網運維保障工作掀開新篇章。在溫度動輒超過35攝氏度甚至40攝氏度的地區,供電員工卻享受不了這份清涼,為了保障用電,供電員工堅守戶外高溫下巡視、搶修。
“十三五”期間,北京城市副中心共規劃建設1座500千伏變電站、8座220千伏變電站、27座110千伏變電站。高強度的工作壓力面前,建設智能班組,促進隊伍強基固本成為必由之路。
打通壁壘 指揮中心實時穿透一線
視頻監控屏幕上,辛安屯輸變電施工現場清晰可見,安全圍擋內,一輛輛黃色吊車有序作業,工人們正在用防塵網將裸露的土壤遮蓋到位。
記者在智慧工地管控平臺看到,通過全程的視頻直播,實現了工程進度的24小時監控。北京城市副中心電網建設管理中心的李豪介紹說,“依托智慧工地管控系統的工程進度管理、安全管理、質量管理、隊伍管理、綜合管理5項模塊,有效了變電站的施工進度和質量要求。”國家電力調度控制中心相關人士告訴記者,7月以來,華北、西北兩個區域電網用電負荷創歷史新高(分別達21846萬千瓦、8144萬千瓦);北京、天津、冀北、河北南網、山西、山東、蒙西、福建、河南、遼寧、陜西、新疆等12個省級電網用電負荷創歷史新高;華東、華中、東北等區域電網負荷超過歷史高值的90%,湖南、江西、四川、上海、江蘇、浙江、寧夏等7個省級電網大用電負荷超過歷史高值的90%
通過主網運檢指揮中心、配電運營指揮中心與一線的移動作業終端信息交互,指揮中心實時穿透一線,掌握現場情況;一線實時回傳信息,得到中心支持,促進了管理無距離、時間無滯延、信息無分割、協同無障礙。
這大大加強了班組的智能化建設。
“智能班組建設是貫通上下、聯結內外的系統工程。”國網北京電力工會副史寶鋼介紹說,單位著力從集約、管理協同、前端融合三方面入手,對管理系統優化。電網建設現場也揮灑著供電員工的汗水。7月13日,為確保河南南陽供電公司迎峰度夏工程——萊茵220千伏第二臺主變擴建工程順利投運,供電員工李永峰頂著烈日在鐵塔上施工,從鐵塔上下來,他的臉被曬得通紅,汗水順著臉頰往下淌,背上的汗漬風干后形成一塊塊斑駁的白色
智能化班組建設成效如何?史寶鋼表示,通過主網和配網兩個平臺的建設,橫向上打通壁壘,縱向上打通上下關系,整體上強化指揮決策分析。“通過大數據集成分析,強化實時監測、業務支撐和輔助決策功能,將城區搶修半徑由18公里減至10公里,響應效率提升35%。”
智能作業 配電自動化覆蓋率達
地下11米,行政辦公區6平方公里的核心區內沿規劃道路將建設綜合管廊,總長度約22公里。
記者走進示范段的電力艙看到,一臺藍色的巡檢機器人閃著光,正沿著隧道頂部的軌道行進,紅外測溫、攝像頭兩只“眼睛”掌控著周圍的環境和設備運行變化。
“行政辦公區核心區智能配網配置巡檢機器人,覆蓋整條隧道,它們能夠不間斷地反復巡檢,采集、分析數據,預判設備不良工況,及時發現隱患,實現對設備運行狀態和運行環境的智能監測。”國網北京通州供電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
最近來訪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