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
江蘇3公分欒樹,欒樹多少錢,重慶欒樹,貴州50CM高欒樹 |
面向地區 |
全國 |
形態特征
葉叢生于當年生枝上,平展,一回、不完全二回或偶有為二回羽狀復葉,長可達50厘米;小葉(7-)11-18片(頂生小葉有時與上部的一對小葉在中部以下合生),無柄或具極短的柄,對生或互生,紙質,卵形、闊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3-)5-10厘米,寬3-6厘米,短尖或短漸尖,基部鈍至近截形,邊緣有不規則的鈍鋸齒,齒端具小尖頭,有時近基部的齒疏離呈缺刻狀,或羽狀深裂達中肋而形成二回羽狀復葉,上面僅中脈上散生皺曲的短柔毛,下面在脈腋具髯毛,有時小葉背面被茸毛。
聚傘圓錐花序長25-40厘米,密被微柔毛,分枝長而廣展,在末次分枝上的聚傘花序具花3-6朵,密集呈頭狀;苞片狹披針形,被小粗毛;花淡黃色,稍芬芳;花梗長2.5-5毫米;萼裂片卵形,邊緣具腺狀緣毛,呈嚙蝕狀;花瓣4,開花時向外反折,線狀長圓形,長5-9毫米,瓣爪長1-2.5毫米,被長柔毛,瓣片基部的鱗片初時黃色,開花時橙紅色,參差不齊的深裂,被疣狀皺曲的毛;雄蕊8枚,在雄花中的長7-9毫米,雌花中的長4-5毫米,花絲下半部密被白色、開展的長柔毛;花盤偏斜,有圓鈍小裂片;子房三棱形,除棱上具緣毛外無毛,退化子房密被小粗毛。
蒴果圓錐形,具3棱,長4-6厘米,漸尖,果瓣卵形,外面有網紋,內面平滑且略有光澤;種子近球形,直徑6-8毫米。花期6-8月,果期9-10月。
主要價值
欒樹耐寒耐旱,常栽培作庭園觀賞樹。木材黃白色,易加工,可制家具;葉可作藍色染料,花供藥用,亦可作黃色染料。
藥用價值
功能主治
清肝明目。主目赤腫痛;多淚。
①《本經》:主目痛淚出傷毗,消目腫。
②《唐本草》:合黃連作煎,療目赤爛。
園林綠化
欒樹春季嫩葉多為紅葉,夏季黃花滿樹,入秋葉色變黃,果實紫紅,形似燈籠,十分美麗;欒樹適應性強、季相明顯,是理想的綠化,觀葉樹種。宜做庭蔭樹,行道樹及園景樹,欒樹也是工業污染區配植的好樹種。觀賞特性欒樹春季觀葉、夏季觀花,秋冬觀果,已大量將它作為庭蔭樹、行道樹及園景樹,同時也作為居民區、工廠區及村旁綠化樹種。
經濟價值
此欒樹可提制栲膠,花可作黃色染料,種子可榨油。木材黃白色,易加工,可制家具;葉可作藍色染料,花供藥用,亦可作黃色染料。
落葉喬木,株高15-20m,樹冠廣卵形。葉平展,二回奇數羽狀復葉,互生,小葉全緣7-9枚,長3-10cm。樹皮暗灰色有縱裂,小枝深褐色。樹冠傘形或圓球形。現代肖草《五律.黃山欒》詩:“嘩嘩欒樹冠,情徹乳鶯歡。雨過煙云散,日出晨霧殘。不尋月桂動,不望鶴頭丹。菲特若無吼,風鈴何有慚?”對黃山欒樹做了較為形象的描述。”黃欒樹花金黃色,大型圓錐花序,蒴果,三角狀卵形,由膜狀果皮結合而成燈籠狀,秋季果皮呈紅色。花期8-9月,果期9-10月。[5]春季嫩葉紅色,夏花滿樹金黃色,入秋蒴果似盞盞燈籠,果皮紅色,絢麗悅目,在微風吹動下似銅鈴嘩嘩作響,故又名“”。
欒樹屬有五種,中國產四種,在浙江和江蘇地區常見的分布較廣的欒樹為黃山欒樹,其耐寒性稍不及欒樹,但頂芽梢較欒樹發達,故假二叉分枝習性沒有欒樹明顯;因此較易培養良好的樹形。被內業人事都為看好。從設計效果角度來說黃山欒樹秋天,花金黃色,膜狀果皮結合而成燈籠狀呈紅色。很壯觀。
欒樹特性:欒樹喜光,也耐半陰,耐寒,耐旱,喜濕潤環境,耐瘠薄,喜生于石灰質土壤,耐輕度鹽堿,在pH8.8、含鹽量0.2%的輕度鹽堿土中能正常生長,在深厚、肥沃且通透性好的砂質壤土中生長好。
欒樹澆水與施肥:欒樹喜濕潤環境,除在栽植時要澆足澆透三水外,此后應在5、6、9、10、11月各澆一兩次透水,以土壤保持濕潤為宜,12月初應澆足封凍水。翌年3月初要及時澆返青水,4、5、6、9、10、11月澆一次透水,7、8兩個月為降水豐沛期,如天氣不是過于干旱,則可不澆水,12月初也應澆足防凍水。第三年按第二年方法進行澆灌。從第四年后可于早春、初冬澆足返青水和封凍水即可,其余時節如不是過于干旱可不澆水,靠自然降水生長。夏天雨季大雨后還應及時排除積水,防止水大爛根。
欒樹喜肥,除栽植時要施足底肥外,在其生長期還應進行追肥。一般來說,種植當年的初冬,結合澆防凍水,可施用一些經腐熟發酵的畜牧糞或麻醬渣。來年開花之后也可施用一些氮磷鉀復合肥,初冬再施一次農家肥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