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名稱 |
上栗縣庭院英石,庭院英石,假山風景石,風景石 |
面向地區 |
產地 |
廣東 |
|
園林用途 |
假山 |
品種 |
英石 |
制作工藝 |
塑造 |
適用場景 |
廣場 |
是否刻字 |
否 |
顏色 |
灰色 |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得益于英山豐富的礦產資源,望埠群眾就地取材,點石成金,把漫山遍野的英石,變成脫貧致富奔小康的財富。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日前,記者來到省道347線望埠至大鎮路段,這里,路兩旁都是延綿不絕的石頭,各種各樣、形態各異的石頭構成一道道特的風景。沿著省道347線望埠至大鎮和省道253英曲公路行走,兩旁是大的奇石集散地,綿延30公里的奇石展銷長廊,放置著英石、黃蠟石、水紋石等各種各樣的石頭。這些石頭形態各異,各具風味,成為一道道美不勝收的風景,也成為英德的特色旅游景點。從二十多年前發現山上的石頭可以賣錢開始,望埠鎮的群眾就走上了“靠山吃山”的致富道路。這批石頭運往韓國,有時候運往美國,一年大概有大概三四千噸貨運往國外。以前村民買鹽都沒有錢,現在經營英石很多都蓋了房子,都起了兩三層樓了。望埠鎮同心村村民黃振新在國內外承接園林工程,他以英德為大本營,運送包括英石在內的各種奇石到外地,不僅賣石頭,還包設計安裝,每年營業額可達80萬元。他就地取材、點石成金的經歷,其實也是望埠群眾依靠英石發家致富的縮影。石頭滿山遍野都是,怎么會值錢,結果了我們整一個鎮,到目前為止一共開了三百家石場,可以這樣說每年的營業額大概是六個億左右。得益于發展市場需求旺盛和當地黨委的規劃引導,望埠英石開采和銷售的規模逐年做大。目前望埠全鎮有一萬人從事奇石的開采、銷售、運輸、加工等全產業鏈,比較的項目包括珠海石博園、望埠奇石園和望埠奇石長廊。隨著望埠奇石集散地名聲的逐年提高,部分英石還日本、美國、加拿大等地。一塊塊英石從英山上搬下,換來的是真金白銀,聲名遠播的英石,為望埠群眾鋪就了一條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借助英石帶來的收入,望埠沒有一條整村貧困村。沉睡千年的英石助力當地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相信會唱歌的石頭,也一定會在新時代助力望埠推進鄉村振興、破解城鄉二元結構,建設現代化新農村。
最近來訪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