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
海淀銷售楓香小苗,朝陽楓香小苗,石景山銷售楓香小苗,楓香小苗 |
面向地區 |
全國 |
園林用途 |
風景樹 |
冠幅 |
100cm |
落葉與否 |
落葉性 |
生長環境 |
露地 |
樹齡 |
2年 |
樹形 |
寶塔形 |
樹型 |
垂枝形 |
主要觀賞部位 |
觀葉 |
楓香樹為落葉喬木,高達30米,胸徑大可達1米,樹皮灰褐色,方塊狀剝落;小枝干后灰色,被柔毛,略有皮孔;芽體卵形,長約1厘米,略被微毛,鱗狀苞片敷有樹脂,干后棕黑色,有光澤。
楓香葉薄革質,闊卵形,掌狀3裂,中央裂片較長,先端尾狀漸尖;兩側裂片平展;基部心形;上面綠色,干后灰綠色,不發亮;下面有短柔毛,或變禿凈僅在脈腋間有毛;掌狀脈3-5條,在上下兩面均顯著,網脈明顯可見;邊緣有鋸齒,齒尖有腺狀突;葉柄長達11厘米,常有短柔毛;托葉線形,游離,或略與葉柄連生,長1-1.4厘米,紅褐色,被毛,早落。
雄性短穗狀花序常多個排成總狀,雄蕊多數,花絲不等長,花藥比花絲略短。雌性頭狀花序有花24-43朵,花序柄長3-6厘米,偶有皮孔,無腺體;萼齒4-7個,針形,長4-8毫米,子房下半部藏在頭狀花序軸內,上半部游離,有柔毛,花柱長6-10毫米,先端常卷曲。頭狀果序圓球形,木質,直徑3-4厘米;蒴果下半部藏于花序軸內,有宿存花柱及針刺狀萼齒。種子多數,褐色,多角形或有窄翅。
楓香樹形呈圓錐形,高約20-40米,高可達40米,胸徑大可達1米以上。幼年及中年時樹皮淡灰色,平滑,老時樹皮灰褐色,粗糙而厚,淺縱向溝裂,方塊狀剝落;小枝灰色,披柔毛,略有皮孔,干后灰色;芽體橢圓狀卵形,略披棕色柔毛,長約1厘米;鱗狀苞片5-6枚,常有樹脂,干后棕黑色,有光澤。
楓香樹的主要價值
經濟價值
木材稍堅硬,可制家具及貴重商品的裝箱。
藥用價值
樹脂供藥用,能止痛,止血生肌;根、葉及果實亦入藥,有除濕,通絡功效。路路通,用藥部位為楓香樹的果序。味苦;性平。除濕;疏肝活絡;利水。
楓香脂,用藥部位為楓香樹的樹脂。味辛、苦;性平;止痛;止血;生肌
楓香樹根,用藥部位為楓香樹的根。味辛、苦;性平。消腫;止痛。
楓香樹皮,用藥部位為楓香樹的皮。味辛;性平。除濕止瀉;止癢。
楓香樹葉,用藥部位為楓香樹的葉。味辛、苦;性平。行氣止痛;;止血。
楓香的文化背景稱號由來因為楓香樹的圓球形果序,于蒴果開裂時種子從多處掉下,看似管道許多,故而有路路通之名。楓香全樹含有芬芳的揮發油,因此得名。 植物學史楓香樹的形式標本于1864年由收集家奧德漢(Oldham, Richard)在臺灣海水收集,并將大部份標本送往邱園,另一部份送往大英博物館,交由植物學家持續研討,正式學名由植物學漢斯(Hance) 付與,在1866年宣布于法國自然科學年報,不斷不曾堅定沿用至今,現時形式標本寄存于大英博物館。 加拿大楓之國的由來楓葉,作為加拿大主體文明的標識,已深深融入其多元文明當中,并使全部百姓引為驕傲。楓葉,作為加拿大國度的高意味,已深深植入其國體,成為加拿大的國魂。以楓葉作為加拿大國度的意味,汗青長遠
全國楓香小苗熱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