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chǎn)品名稱 |
雪松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播種前,用冷水浸種1——2天,晾干后即可播種,3——5天后開始萌動,可持續(xù)1個月左右,發(fā)芽率達90%。幼苗期需注意遮蔭,并防治猝倒病和地老虎的危害。一年生苗可達30——40厘米高,翌年春季即可移植。扦插繁殖在春、夏兩季均可進行。
繁殖苗留床1-2年后,即可移植。移植可于2-3月份進行。植株需帶土球,并立支桿。株行距從50厘米至200厘米,逐步加大。生長期追肥2-3次,一般不必整形和修枝,只需疏除病枯枝和樹冠緊密處的陰生弱枝即可。可噴灑苯來特或代森鋅防治灰霉病,噴灑氧化樂果、敵百蟲等防治蚧類及蛾蝶類害蟲。
栽種,以春季3-4月為宜,秋后亦可。從地上挖取的雪松苗木須帶宿土,以利于成活。并疏剪枯根,將須根舒展開來,覆以細土,輕輕搖動盆缽,用竹簽撳實,使盆土與根系貼實。栽種位置主干宜偏向一側(cè)1B3處為好。加工,雪松盆景的加工造型以攀扎為主,結(jié)合修剪為輔。攀扎以冬春為宜,多采用棕絲進行攀扎。雪松主干聳立,側(cè)枝平展,故多將側(cè)枝做彎成S形狀,主干一般不做彎,自然向上成大樹型,姿態(tài)極為樸實美觀。也可取當年生小苗5-7棵,高低錯落,合栽成叢林式,枝葉婆娑,別具韻味。
灰霉病防治,灰霉病主要危害雪松的當年生嫩梢及兩年生小枝。嚴格地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嫩梢枯梢型:主要發(fā)生在嫩梢上,初期癥狀同潰瘍型,但當病部出現(xiàn)水漬狀腐爛后難以形成愈合組織,當病部達到嫩梢周長的2/3 以上時,嫩梢即自病部向下彎曲、萎蔫、枯死。病情發(fā)展迅速,從癥狀出現(xiàn)到嫩梢枯死,只需4至5天。雨天病部會長出一層灰霉。
雪松葉枯病發(fā)病規(guī)律病菌以菌絲體(或子囊盤)在病落針葉越冬后,第二年3-4月間形成子囊盤,4 -5月間子囊抱子陸續(xù)成熟;在雨天或潮澀的條件下,因子囊盤吸水膨脹而張開,露出乳白色的子囊群;子囊袍子從子囊內(nèi)擠出后進一步借氣傳播。病菌由雪松葉氣孔侵入,經(jīng)兩個月左右的時間,才出現(xiàn)明顯的癥狀。由于分生抱子器中產(chǎn)生的分生抱子萌發(fā)力很差而無侵染力,故無再侵染發(fā)生。但因子囊子包子放射時間很長,達3個月左右,自春至夏都可能有新的侵染發(fā)生。 在子囊抱子飛散期間,如果降水量大,濕度,有利于侵入。林地干旱,土壤癖薄,雪松遭受病蟲害和管理不良等,都可能促使病害的發(fā)生。
雪松是世界的庭園觀賞樹種之一。它具有較強的防塵、減噪與殺菌能力,也適宜作工礦企業(yè)綠化樹種。雪松樹體高大,樹形優(yōu)美,適宜孤植于草坪中央、建筑前庭之中心、廣場中心或主要建筑物的兩旁及園門的入口等處。其主干下部的大枝自近地面處平展,長年不枯,能形成繁茂雄偉的樹冠,此外,列植于園路的兩旁,形成甬道,亦極為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