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
博愛縣欒樹,焦作欒樹,河南宜陽1公分欒樹,項城市2公分欒樹 |
面向地區 |
全國 |
欒樹又名燈籠樹,黑色葉樹,屬無患子科欒樹屬。其樹形高大而端正,枝葉茂密而秀麗,春季紅葉似醉,夏季黃花滿樹,秋葉鮮黃,入秋丹果盈樹,均極艷麗,是極為美麗的行道觀賞樹種。特別是到10月,紅色,形似燈籠,掛滿枝頭,扶以綠葉,奇麗多姿,為城市秋季園林增添了諸多行道美景。
欒樹為落葉喬木,高可達15mm,樹皮灰褐色,小枝稍有棱。無頂芽,皮孔明顯。奇數二回羽狀復葉,小葉7~17片,對生于總葉軸上,卵狀長橢圓形,邊緣有不規則粗鋸齒,近基部常有深裂片,背面沿脈有毛。花金黃色,成的大圓錐花序。蒴果膨大,成熟時紅褐色或桔紅色,果皮薄膜質,三角狀卵形,似燈籠。種圓形,黑色。花期6~8月,果熟期9月底至10月。
種子發芽出土后,要加強養護,苗高5~10(2m時,間苗1次,以每10平方米留苗100株為宜,要注意中耕除草,適時追肥,促使苗木旺盛生長,秋季苗木落葉后即可掘起入溝假植,翌年春季分栽。由于欒樹樹干往往不易長直,分栽后可采用適當密植或平茬養干的方法養直苗干。1年生苗高可達80~100cm。苗木在苗圃中一般要經2~3次移植,每次移植時適當剪短主根及粗側根,這樣可促進多發須根,使以后定植容易成活。欒樹適應性強,對干旱、水濕及風雪都有一定的抵抗能力。栽后管理工作較為簡單。樹冠具有自然整枝性能,不必多加修剪,任其自然生長。僅與秋后將枯、病枝及干枯果穗剪除即可,蟲害有大蓑蛾、刺蛾和天牛等,較少發生。
欒樹樹冠圓球形或傘形,適于庭園中、池畔及路旁或草地中栽植,也可用作防護林,水土保持及荒山樹種。種子含油,可制潤滑油及肥皂,花可供藥用及黃色染料。葉可作染料,木材較脆,適做家具、器具等。
欒樹樹體高大,樹冠多為傘形,枝葉繁茂秀麗,春季嫩葉紅色,夏季花朵滿樹金黃色,入秋后蒴果果皮紅色,似盞盞燈籠,絢麗悅目,在微風吹動下似銅鈴嘩嘩作響,故又名“”。欒樹的種子可制成佛珠,故在寺院中欒樹尤為常見。花為優良的蜜源,并可提取黃色染料。
在覆蓋物撤除以后,要及時搭棚遮陰。遮陰時間、遮陰度應視當時當地的氣溫和氣候條件而定,以其幼苗不受日灼危害為度。進入秋季要逐步延長光照時間和光照強度。直至接受全光,以提高幼苗的木質化程度。
間苗、補苗;幼苗長到5厘米至10厘米高時要間苗,每平方米留12株左右。間苗要求間小留大,去劣留優,間密留稀,全苗等距,并在陰雨天進行為好。結合間苗,對缺株進行補苗處理,以幼苗分布均勻。
潢川縣繼紅花木種植合作社,主營綠化工程苗木,規格貨源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