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
河南欒樹,濟源欒樹,金明區2公分欒樹,新安4公分欒樹 |
面向地區 |
全國 |
在晚秋選擇地勢高燥,排水良好,背風向陽處挖坑。坑寬l~1.5m,深在地下水位之上凍層之下約lm,坑長視種子數量而定。坑底可鋪1層石礫或粗砂,約10~20cm厚,坑中插1束草把,以便通氣。將消毒后的種子與濕沙混合,放入坑內,種子和沙體積比為1:3或1:5,或1層種子1層沙交錯層積,每層厚度約為5cm左右。沙子濕度用手握成團,不出水,松手觸之即散開為宜。裝到離地面20cm左右為止,上覆5cm河沙和10~20cm厚的秸桿等,四周挖好排水溝,來年3月取出種子直接播種。
欒樹樹體高大,樹冠多為傘形,枝葉繁茂秀麗,春季嫩葉紅色,夏季花朵滿樹金黃色,入秋后蒴果果皮紅色,似盞盞燈籠,絢麗悅目,在微風吹動下似銅鈴嘩嘩作響,故又名“”。欒樹的種子可制成佛珠,故在寺院中欒樹尤為常見。花為優良的蜜源,并可提取黃色染料。
在覆蓋物撤除以后,要及時搭棚遮陰。遮陰時間、遮陰度應視當時當地的氣溫和氣候條件而定,以其幼苗不受日灼危害為度。進入秋季要逐步延長光照時間和光照強度。直至接受全光,以提高幼苗的木質化程度。
間苗、補苗;幼苗長到5厘米至10厘米高時要間苗,每平方米留12株左右。間苗要求間小留大,去劣留優,間密留稀,全苗等距,并在陰雨天進行為好。結合間苗,對缺株進行補苗處理,以幼苗分布均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