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名稱 |
烏桕苗 |
面向地區 |
全國 |
花單性,雌雄同株,聚集成頂生、長6-12厘米的總狀花序,雌花通常生于花序軸下部或罕有在雌花下部亦有少數雄花著生,雄花生于花序軸上部或有時整個花序全為雄花
深根性,側根發達,抗風、抗毒氣(氟化氫),生長快,栽后一般3-4年開花結實,嫁接可提前1-2年開花結實,10年以后進入盛果期,可延續至50年。經濟壽命在70年左右。
烏桕以根皮、樹皮、葉入藥。根皮及樹皮四季可采,切片曬干;葉多鮮用,殺蟲,,,通便。用于血吸蟲病,肝硬化腹水,大小便不利,毒蛇咬傷;外用治疔瘡,雞眼,乳腺炎,跌打損傷,濕疹,皮炎。烏桕具有經濟和園藝價值,種子外被之蠟質稱為“桕蠟”,可提制“皮油”,供制香皂、蠟紙、蠟燭等;種仁榨取的油稱“桕油”或“青油”,供油漆、油墨等用,假種皮為制蠟燭和肥皂的原料,經濟價值。其木也是優良木材。烏桕具有的觀賞價值。
烏桕(拉丁學名:Sapium sebiferum (L.) Roxb.,又名:臘子樹),大戟科烏桕屬落葉喬木。其為中國特有經濟樹種,已有1400多年的栽培歷史,主要分布于中國黃河以南各省區,現日本、越南、印度以及歐洲、美洲和非洲亦有栽培。
烏桕高可達15m,樹皮暗灰色;葉片菱形、菱狀卵形或稀有菱狀倒卵形;花單性,雌雄同株,雌花通常生于花序軸下部或罕有在雌花下部亦有少數雄花著生,雄花生于花序軸上部或有時整個花序全為雄花;蒴果梨狀球形,成熟時黑色。種子扁球形,黑色。烏桕對土壤的適應性較強,在不同種類、色澤、酸堿度土壤中均能生長,是抗鹽性強的喬木樹種之一。烏桕喜光,對光照及溫度有一定要求,能耐短期積水,同時有一定的抗風性和褶燕地較耐干早瘠薄。此外,烏桕對有毒氟化氫氣體有較強的抗性。
采種
母樹選擇:為確保所采種子的質量,應選擇樹齡在20年以上,所在立地條件良好、生長旺盛、樹干通直、無病蟲害、結實量大、采光較好的優良母株作為采種母樹。
采種時間:采種時間通常在11月中旬,當70~80%果實完全裂開,露出種子時為佳采種期。過早采收,果實未裂。
種子發育尚未完全成熟;過遲采收,會因鳥類食用而采不到種子,所以時機一旦成熟,選擇晴天立即采種。
采種方法:一是種子自然脫落,組織人員地面拾;二是待充分成熟后用雨布等材料鋪在樹冠下的地面上,用高枝剪采摘或用竹竿人為敲打樹枝,種子落地后集中收取。
種子處理與儲藏:種子采收后,進行篩選,去除雜質及劣質種子,將好種子攤于干燥的室內陰干。
園林
烏桕樹冠整齊,葉形秀麗,秋葉經霜時如火如荼,十分美觀,有“烏桕赤于楓,園林二月中”之贊名。若與亭廊、花墻、山石等相配,也甚協調。冬日白色地烏桕子掛滿枝頭,經久不凋,也頗美觀,古人就有“偶看桕樹梢頭白,疑是江海小著花”的詩句。可孤植、叢植于草坪和湖畔、池邊,在園林綠化中可栽作護堤樹、庭蔭樹及行道樹。在城市園林中,烏桕可作行道樹,可栽植于道路景觀帶,也可栽植于廣場、公園、庭院中,或成片栽植于景區、森林公園中,能產生良好的造景效果。
烏桕宜丘陵山區發展,并且可以在山地造林,平原和丘陵造林,甚至可以在土地比較干旱的石山地區種植。如:銅錘桕:主要優點是樹體小,宜適當密植,單株結實性能好,群體產量高。適應性強,較耐旱耐脊,雞爪桕:優點是適應性強樹體較高大,發枝能力強,枝條密度大,幼枝光滑,結果枝比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