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名稱 |
馬褂木 |
面向地區 |
全國 |
選擇20~30 年生的健壯、成群狀分布的母樹,10 月聚合果呈褐色時采收,不采單株、孤立木的種子。采回的種子放在室內陰涼、通風處,攤放1 周左右,再放在戶外攤曬2~3 d,待翅狀小堅果自動分離后進行凈種處理,可布袋干藏或沙藏。育苗圃地選取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排灌方便的砂質壤土,不宜選擇蔬菜、瓜類用地。為促進早期苗木生長、發育,細致整地和施肥。播種前1 個月,深翻圃地,施腐熟廄肥和餅肥3~3.75 t/hm2,并用50 %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0.2 %溶液消毒土壤。土地整平后,按寬100~ 120 cm,高25 cm,步道寬30 cm做好苗床。播種前30~40 d,對種子進行催芽,催芽后播種,發芽率高,出苗整齊。將種子用一定濕度的中沙(手捏成團,松開即散)分層混藏,底面鋪 1 層35~40 cm濕沙,上面加蓋麻袋、草簾等覆蓋物,有利于透氣和減少水分蒸發,隔10~15 d 適量灑水和翻動1 次,保持濕度。一般在雨水至驚蟄期間播種比較好。采用條播,條距25~30 cm,播種溝深2~3 cm,可將沙與種子拌勻,然后均勻地撒播在播種溝里,播種量150~225 kg/hm2。播種后,覆蓋焦泥灰或黃心土,蓋土厚1.5~2 cm,以看不見種子為易,然后用稻草或其他草類覆蓋。當幼苗開始出土時,要分2~3 次將草揭完,揭草通常選在陰天或傍晚進行。揭草后,注意中耕除草和病蟲害防治,雨后用波爾多液或0.5 %高錳酸鉀噴灑,酌施追肥,以葉面追肥為主,少量多次。為提高苗木產量和質量,應在4 月底5 月初的陰天或小雨天進行間苗、補苗,使苗木分布均勻,定植密度為10~15 株/m2。
馬褂木栽植的主要目標:①用于山區營造速生豐產林和水土保持等公益林;②用于城市園林綠化。前者要求土壤濕潤、疏松,一般應選擇山坡中下部水濕條件較好的地方造林,在南方與杉木造林地的要求接近。根據苗木的規格,穴常用的規格為60 cm×50 cm×40 cm 或60 cm× 40 cm×40 cm,對于小苗或胸徑在8 cm 以上的苗,穴的規格也有不同要求;株行距為2.5 m×3.0 m 或3.0 m×3.5 m,造林密度一般為1 200~1 500 株/hm2。園林上的栽植常用在道路綠化上,對栽植的要求是土壤不積水,不貧瘠,否則要在栽植前采用換土、施肥等措施。苗木出圃后,應盡快栽植。在移植大苗時,要依據馬褂木的胸徑大小確定帶土球的直徑。運輸過程中,為了防止苗木失水,可用席子、麻袋、草簾、塑料膜等覆蓋在苗木上,運輸時間好選在晚上,盡量減少苗木的存放時間,必要時可以進行假植。栽植前,要適當修剪苗木,修剪掉起苗和運輸時損壞的根或枝,栽好后澆透水,大苗栽后要進行固定,防止偏冠和翻倒而影響成活率
合理選擇馬褂木栽植時間對馬褂木的成活率有重要影響。在長江以南地區有以下適宜馬褂木栽植的時間。①栽植時間為春天,好是在馬褂木樹液流動后1 周左右,也就是在馬褂木冬芽開始膨大、展葉之前進行栽植,成活率高。在同一個地方,采取同樣的管理和栽植方式,合適時間栽植的成活率能在90 %~ 95 %以上;但在其他時間栽植、管理相同的情況下,成活率往往低于60 %;若是從外地調苗,成活率更低。1999、2000 年4、5 月從安徽黃山調馬褂木苗去南京和合肥栽植,結果成活率不到30 %;2000 年4 月下旬在黃山進行馬褂木移植,當時馬褂木葉已全部展出,新梢已開始生長,移植后的成活率也不到60 %。②栽植時間為秋末,馬褂木落葉后1 周進行栽植較好,此時主要考慮的問題是防止秋旱。③也可以在梅雨季節栽植,但要對馬褂木進行適當處理,要合理修剪枝葉,以減少葉面的蒸發,同時要增加向樹冠的噴水次數,保持植物體的水分平衡。馬褂木屬肉質根型,不易在冬天栽植。
最近來訪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