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
山西旱柳,旱柳,饅頭柳,太原旱柳,2公分旱柳 |
面向地區 |
全國 |
園林用途 |
行道樹 |
落葉與否 |
落葉性 |
生長環境 |
露地 |
樹齡 |
8年及以上 |
樹形 |
卵圓形 |
樹型 |
卵圓形 |
主要觀賞部位 |
觀葉 |
為早春蜜源樹,是北方綠化的好樹種,宜作護岸林、防風林、庭蔭樹及行道樹。 柳歷來為中國所喜愛,自古以來就成為重要的園林及城鄉綠化樹種,宜沿河湖岸邊及低濕處、草地上栽植;亦可作行道樹、防護林及沙荒造林等用。花有蜜腺,是早春蜜源樹種之宋代進士張舜民針對靈州(今靈武)一帶柳樹成林卻屢遭厄運發出感嘆:“靈州城下千株柳,總被官司砍作薪,他日玉關歸去路,將何攀折贈行人?”。現今永寧縣大觀橋綠柳成行,風光秀麗,成為寧夏“八景”之一。
分布范圍:旱柳生長于東北、華北平原、西北黃土高原,西至甘肅、青海,南至淮河流域以及浙江、江蘇,為平原地區常見樹種。耐干旱、水濕、寒冷,模式標本采自甘肅蘭州,、日本、蘇聯遠東地區也有分布。
冬季葉落后,可以進行修剪和整枝。它屬于濕生陽性樹種,所以耐旱也耐水濕。喜歡在河岸旁的濕地上生長,如果水淹到頂部,只要時間不長就不至。在高燥地或者石灰地里也能夠生長。它發芽時間早,落葉時間晚,生長速度非常迅速,可是耐寒力卻比不上旱柳,相比之下壽命也短,大概30年后就開始漸漸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