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
白皮松采購基地,北京白皮松,白皮松量大價優,河北3.5米白皮松 |
面向地區 |
全國 |
白皮松中國特有樹種,分布于中國山西、河南西部、陜西秦嶺、甘肅南部及天水麥積山、四川北部江油觀霧山及湖北西部等地,蘇州、杭州、衡陽等地均有栽培。為生于海拔500-1800米地帶。喜光樹種,耐瘠薄土壤及較干冷的氣候;在氣候溫涼、土層深厚、肥潤的鈣質土和黃土上生長良好。
(白皮松小苗移栽)白皮松幼苗生長緩慢,宜密植,如需繼續培育大規格大苗,則在定植前還要經過2至3次移栽。兩年生苗可在早春頂芽尚未萌動前帶土移栽,株行距20至60厘米,不傷頂芽,栽后連澆兩次水,6至7天后再澆水。4至5年生苗,可進行第二次帶土球移栽,株行距60至120厘米。成活后要保持樹根周圍土壤疏松,每株施腐熟有機肥100至120公斤,埋土后澆透水,之后加強管理,促進生長,培育壯苗。
(白皮松樹形)白皮松喬木,高達30米,胸徑可達3米;有明顯的主干,或從樹干近基部分成數干;枝較細長,斜展,形成寬塔形至傘形樹冠;幼樹樹皮光滑,灰綠色,長大后樹皮成不規則的薄塊片脫落,露出淡黃綠色的新皮,老則樹皮呈淡褐灰色或灰白色,裂成不規則的鱗狀塊片脫落,脫落后近光滑,露出粉白色的內皮,白褐相間成斑鱗狀;一年生枝灰綠色,無毛;冬芽紅褐色,卵圓形,無樹脂。針葉3針一束,粗硬,長5-10厘米,徑1.5-2毫米,葉背及腹面兩側均有氣孔線,先端尖,邊緣有細鋸齒;橫切面扇狀三角形或寬紡錘形,單層皮下層細胞,在背面偶爾出現1-2個斷續分布的第二層細胞,樹脂道6-7,邊生,稀背面角處有1-2個中生;葉鞘脫落。雄球花卵圓形或橢圓形,長約1厘米,多數聚生于新枝基部成穗狀,長5-1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