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
1公分雞爪槭,雞爪槭怎么栽培,成都雞爪槭,安微50CM高雞爪槭 |
面向地區 |
全國 |
形態特征
落葉小喬木。樹皮深灰色。小枝細瘦;當年生枝紫色或淡紫綠色;多年生枝淡灰紫色或深紫色。
葉紙質,外貌圓形,直徑6-10厘米,基部心臟形或近于心臟形稀截形,5-9掌狀分裂,通常7裂,裂片長圓卵形或披針形,先端銳尖或長銳尖,邊緣具緊貼的尖銳鋸齒;裂片間的凹缺鈍尖或銳尖,深達葉片的直徑的1/2或1/3;上面深綠色,無毛;下面淡綠色,在葉脈的脈腋被有白色叢毛;主脈在上面微顯著,在下面凸起;葉柄長4-6厘米,細瘦,無毛。
花紫色,雜性,雄花與兩性花同株,生于無毛的傘房花序,總花梗長2-3厘米,葉發出以后才開花;萼片5,卵狀披針形,先端銳尖,長3毫米;花瓣5,橢圓形或倒卵形,先端鈍圓,長約2毫米;雄蕊8,無毛,較花瓣略短而藏于其內;花盤位于雄蕊的外側,微裂;子房無毛,花柱長,2裂,柱頭扁平,花梗長約1厘米,細瘦,無毛。翅果嫩時紫紅色,成熟時淡棕黃色;
小堅果球形,直徑7毫米,脈紋顯著;翅與小堅果共長2-2.5厘米,寬1厘米,張開成鈍角?;ㄆ?月,果期9月。
用種子繁殖和嫁接繁殖。一般原種用播種法繁殖,而園藝變種常用嫁接法繁殖。
種子
10月采收種子后即可播種,或用濕砂層積至翌年春播種,播后覆土1-2cm,澆透水,蓋稻草,出苗后揭去覆草。條播行距15-20cm,畝播種量4-5kg。幼苗怕曬,需適當遮蔭。當年苗高30-50cm。移栽要在落葉休眠期進行,小苗可露根移,但大苗要帶土球移。
嫁接
在砧木生長旺盛時嫁接。小苗須經過2-3次移植。移植在落葉后至萌動前進行,需帶宿土。嫁接可用切接、靠接及芽接等法,砧木一般常用3-4年生之雞爪槭實生苗。切接在春天3-4月砧木芽膨大時進行,砧木好在離地面50-80cm處截斷進行高接,這樣當年能抽梢長達50cm以上。靠接雖較麻煩,但易成活。
芽接根據南京經驗,時間以5、6月間或9月中、下旬為宜。5、6月間正是砧木生長旺盛期,接口易于愈合,春天發的短枝上的芽正適合芽接;而夏季萌發的長枝上的芽正適合在9月中、下旬接于小砧木上。秋季芽接應適當提高嫁接部位,多留莖葉,能提高成活率。雞爪槭定植后,春夏間宜施2-3次肥,夏季保持土壤適當濕潤,入秋后土壤以偏干為宜。
病蟲防治
要以預防為主,噴施惡霉靈或烯酰嗎啉或愛苗乳油+寧南霉素+阿維菌素+氯氟氰菊酯或毒死蜱或啶蟲脒+有機硅3000倍液,無病時15-20天一遍,病害嚴重時5-7天一遍。注意交替用藥。
雞爪槭蟲害常見的蟲害有蠐螬、螻蛄、金龜子、刺娥、蚜蟲、天牛、蛀心蟲、黑蠕及光肩星天牛等。
醫藥用途
【藥材基源】:為槭樹科植物雞爪槭的枝、葉。夏季采收枝葉,曬干,切段。
【性味】:辛、微苦,平。
【功效主治】:行氣止痛;消癰。氣滯腹痛;癰腫發背。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10g。外用:適量,煎水洗。
分布習性:產于我國華東、華中、西南等地海拔 200~1 200m 的林邊或疏林中。朝鮮、日本也有分布。喜疏陰的濕潤環境,怕日光暴曬,抗寒性不強,能忍受較干旱的氣候條件,不耐水澇。對土壤要求不嚴,適宜栽植于富含腐殖質的土壤,生長速度中等偏慢。園藝變種很多,常見栽培的主要有紅楓(紫紅雞爪槭)、羽毛楓(細葉雞爪槭) 、小雞爪槭(深裂雞爪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