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
朝陽楓香無紡布袋苗,楓香無紡布袋苗,供應楓香無紡布袋苗,生產楓香無紡布袋苗 |
面向地區 |
全國 |
園林用途 |
風景樹 |
冠幅 |
100cm |
落葉與否 |
落葉性 |
生長環境 |
露地 |
樹齡 |
2年 |
樹形 |
垂枝形 |
樹型 |
垂枝形 |
主要觀賞部位 |
花葉均可 |
楓香樹是我國非常的秋季紅葉樹種,葉片入秋經霜,幻為紅艷,楓葉流丹,層林盡染,艷麗奪目,故常被稱為“丹楓”。
荒山綠化
楓香樹是我國亞熱帶地區優良的鄉土闊葉落葉樹種,其適應性強,生長迅速,成林快,根系發達,天然傳播更新力強,對立地條件要求不嚴,為典型的荒山樹種。它能快速“侵占”荒山荒地形成林,亦能人工營造生態公益林綠化荒山荒地或作退耕還林骨干樹種。
秋季,知秋賞秋,丹楓紅葉自是不可錯過。丹楓紅葉是秋季旅游中十分難得的一道旅游景觀。國內賞丹楓紅葉之地眾多,其中為有名的要數中國四大賞楓勝地或中國四大紅葉觀賞勝地——北京香山、南京棲霞山、蘇州天平山、長沙岳麓山。北京香山紅葉佳觀賞期為每年10月中旬到11月上旬,佳觀賞點位于半山亭、玉華山莊和閬風亭。在此特別指出的是北京香山的紅葉不是楓香樹的紅葉,而主要是黃櫨的紅葉。南京棲霞山紅葉佳觀賞期為每年10月15日至12月11日,佳觀賞點位于山體西側的楓嶺,“棲霞丹楓”是金陵十景之一。蘇州天平山紅葉佳觀賞期為每年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佳觀賞點位于半山腰的望楓臺,佇立望楓臺眺望山麓成片秋日經霜楓林,層林盡染,號稱“萬丈紅區”。岳麓山紅葉佳觀賞期為每年的11月底至12月中旬,尤以愛晚亭周圍的楓香樹林紅葉為美。
楓葉流丹,不爭春色,勝于春色,意象歡悅。秋季,霜葉丹楓,為悲涼的秋季抹上一道亮麗的暖色,美不勝收,古今文人墨客紛紛對其滿心的欣賞和贊美。唐代杜牧的“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那經霜的楓葉竟比二月的鮮花還要火紅,寫出秋天楓葉的生命力比春天鮮花的生命力還旺盛,了晚秋的景色生機勃勃,充滿活力,表達了作者無比喜愛之情。唐代杜甫的“含風翠壁孤云細,背日丹楓萬木凋”,萬木凋零正是丹楓欲燃之時,詩人道出了經霜紅葉更顯艷麗的英姿。元代王實甫的“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楓葉醉”,其中“醉”字十分形象生動地展現了楓葉的迷人色彩。毛澤東的“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更是把秋季楓葉流丹美景詠頌推到一個新高度。
造林繁育
1、選地整地
選擇溫暖濕潤、土壤深厚的山谷、山坡下部和中部,低山丘陵區以陰坡半陽坡為好。整地冬季前完成。緩坡地以全墾加穴狀整地為好,山地陡坡采取魚鱗坑或穴狀整地,穴規格50cm×50cm×40cm。
2、植株定植
3月中上旬氣候較穩定時造林。一般株行距為(1.5~3.0)m×(1.5~3.0)m,栽1110~4440株/hm2。培養用材林可稀植,以培養餌料林、原料林、材苗兼用林為主的可密植。丘陵和低山區可營造混交林,與馬尾松、杉木等樹種混交,混交方式為帶狀或塊狀,混交比例楓香占30~40%。杉木或馬尾松采伐跡地更新,應營造以楓香為主的混交林,其比例達70%左右。
3、撫育管理
新造林要連續除草松土2~3年,在5~6月和9~10月撫育2次,第1年以除草為主,第2、第3年以擴穴為主,穴徑60cm,深度15cm。幼林在9月至翌年5月結合撫育進行施肥,用有機肥或復合肥進行條狀溝施,成林施肥好在冬季進行。造林后第2年開始修除樹木基部1/3以下枝條及雙叉枝和競爭枝,直至郁蔽成林。修剪在樹木休眠期進行,修枝切口要平滑,不傷樹皮,不留樁。林分郁閉度達0.9以上時,被壓木占總株樹的20~30%時進行間伐。起始年限在10年左右。主要采用下層撫育法,第1次強度為林分總株樹25~35%,間伐后郁閉度不小于0.7,間伐間隔期不小于8年,以后問伐強度為20~30%。30~40年后采取主伐。
楓香樹由于其特的觀賞價值,人們往往不滿足于園林的觀賞,想要將其納入辦公室內或自家庭院當中進行觀賞,因此,矮化楓香盆景的栽培也漸漸被人們所青睞,目前用其他楓樹品種如三角楓、紅楓等用作盆景觀賞較多,而楓香盆景由于其存活率低且株型難以控制往往給人們帶來難題。
楓香幼苗適應能力強,一般情況下不會發生病蟲害。只在揭草以后,由于小苗幼嫩,短期內易受莖腐病的侵染。防治方法應從增強苗木抗病力,降低苗床土溫,防止灼傷,切斷病原侵入途徑著手。在夏季時,采用搭棚,行間鋪草,灌水抗旱等降土溫的方法,使苗木免遭灼傷,有些地方對圃地施用廄肥,加強管理,也收到了降低苗木發病率的效果。也可在揭草后,使用百菌清2000倍液噴霧防治。以后可根據苗木生長及病害發生情況,隔20-30天噴多菌靈800-1000倍液或百菌清1000倍液;有蟲害發生時,可噴50%辛硫磷乳油毒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