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名稱 |
香樟樹 |
面向地區 |
全國 |
香樟樹形雄偉壯觀,四季常綠,樹冠開展,枝葉繁茂,濃蔭覆地,枝葉秀麗而有香氣,是作為行道樹、庭蔭樹、風景林、防風林和隔音林帶的優良樹種。香樟對氯氣、二氧化碳、氟等有毒氣體的抗性較強,也是工廠綠化的好材料。香樟的枝葉破裂散發香氣,對蚊、蟲有一定的驅除作用,生長季節病蟲害少,又是重要的環保樹種。
葉互生,卵狀橢圓形,長6~12厘米,寬2.5~5.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寬楔形至近圓形,邊緣全緣,軟骨質,有時呈微波狀,上面綠色或黃綠色,有光澤,下面黃綠色或灰綠色,晦暗,兩面無毛或下面幼時略被微柔毛,具離基三出脈,有時過渡到基部具不顯的5脈,中脈兩面明顯,上部每邊有側脈1~3~5(7)條。
基生側脈向葉緣一側有少數支脈,側脈及支脈脈腋上面明顯隆起下面有明顯腺窩,窩內常被柔毛;葉柄纖細,長2~3厘米,腹凹背凸,無毛。幼時樹皮綠色,平滑,老時漸變為黃褐色或灰褐色縱裂;冬芽卵圓形。
能育雄蕊9,長約2毫米,花絲被短柔毛。退化雄蕊3,位于內輪,箭頭形,長約1毫米,被短柔毛。子房球形,長約1毫米,無毛,花柱長約1毫米。果卵球形或近球形,直徑6~8毫米,紫黑色;果托杯狀,長約5毫米,截平,寬達4毫米,基部寬約1毫米,具縱向溝紋。花期4~5月,果期8~11月。
適應海拔高度在1800米以下 ,在長江以南及西南生長區域海拔可達1000米。主要生長于亞熱帶土壤肥沃的向陽山坡、谷地及河岸平地。山坡或溝谷中,也常有栽培的。喜光,稍耐陰;喜溫暖濕潤氣候,耐寒性不強。適生于深厚肥沃的酸性或中性砂壤土,根系發達,深根性,抗倒能力強。
選擇土層深厚肥沃、水源充足、排灌良好、微酸性的砂壤土、壤土作圃地,忌選水地和堿性土。分別于冬初、播種前進行第1、2次耕耙,并底施腐熟廄肥22.5~30.0t/hm2或碳銨750kg/hm2、磷肥750kg/hm2、菜餅2250kg/hm2,然后筑成高床,床高、寬分別為35~50cm、1.2m。
待11月中旬漿果呈紫黑色時,選40年左右無病蟲害的健壯母樹采種。漿果采回后,放在水中浸泡2~3d,待果皮與種子分離時進行搓洗,將干凈的種子拌草木灰脫脂12~24h,洗凈陰干。種子千粒重120~130g,發芽率80%~90%。
栽植時間:春季栽植以3月中下旬至4月中旬為宜,秋季栽植以9月為宜,其次為梅雨季節,可作為補填良機。栽植規格及注意事項:香樟成片新造林時栽植株行距為1.5m×1.5m或2.0m×1.5m,栽植坑穴規格以達到30cm×30cm×40cm為宜,穴底施肥。栽植時填表土(埋土至苗木根頸處),填完后扶著樹干向上提一下,壓實,有利于樹根舒展。護根土要與穴土緊密相聯,回土不緊、不實會形成吊空。
小苗造林的,中耕除草為1年1次,在秋冬季樹木休眠期進行,中耕深度以20~30cm為宜。一方面可促進土壤風化,消滅病蟲害;另一方面樹木處于休眠期,如損傷部分根系不會對樹木生長有較大影響。此外,中耕結合施肥效果會更佳,這時應施基肥,可蓄水、保溫、促進根系發育,為來年樹木生長創造條件。除此以外,可與低矮農作物套種進行撫育管理,因為低矮農作物可使樹木周圍土壤變松,肥力增加,特別是在高溫天氣低矮農作物可防止地面水分的蒸發。
最近來訪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