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名稱 |
7.16蘋果苗 |
面向地區 |
全國 |
產地 |
山東 |
園林用途 |
庭蔭樹 |
品種純度 |
98% |
繁殖方式 |
嫁接苗 |
應用場景 |
家庭園藝 |
級別 |
良種 |
類別 |
果蔬類 |
病蟲害會在果樹生長與結果中反復出現, 防治起來較為困難, 這就需要栽培者在果樹生長過程中加強防治。病蟲害種類繁多, 果樹處于不同時期, 或環境發生變化時, 會出現不同種類的病蟲害。例如, 春季為常見的是腐爛病, 夏季為常見的是蚜蟲等。在進行防治過程中, 需根據病蟲害的類型來選擇合適的農藥, 并嚴格按照農藥使用說明書進行噴灑。
通過目前果樹管理經驗,果樹苗木生長重在肥水管理,如果管理及時,果樹第二年即可結果,3年即可豐產,4年畝產可達到萬斤。
幼樹期提倡每年施化肥6-8次,每次沒株施肥量不超過0.05斤,施肥時建議將肥料化成水后灑在根系周圍,不要將化肥顆粒直接施于根部,避免傷害根系。特別提倡幼樹期地下使用含有甲殼素成分的肥料,對于根系發育及壯樹有非常好的效果。
設立支架,綁扶之后,在夏季新萌發出來的枝條,選擇一根直立而粗壯的枝條作為中央領導桿,其余的枝條在長到30公分的時候用牙簽開角,作為臨時撫養枝。后在當年的冬季除了中央領導桿之外的其余撫養枝全部清桿處理。
通常,提倡秋季深翻改土,因秋季雨水多,斷根愈合快,有利于再生新根。夏季深翻可抑制幼樹旺長,有利于成花。幼齡果園,好是每年放樹盤,即由定植溝(穴)向外擴展深翻30~50厘米,挖深60~80厘米或進行隔行深翻,每年1側挖溝深翻(深50~80厘米,寬60厘米左右)。溝內回填沃土或爛草、農肥等。在有條件時,栽后可于行間種植綠肥。據測定,綠肥區較對照區土壤水分、有機質、氮等含量有較明顯的增加;而土壤容重、磷、鉀含量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此外,每年樹盤、樹帶都要進行深耕,具體時期多在果實采后,也可結合中耕除草進行,保持樹下土松無雜草狀態。
覆蓋地膜:值得注意的是,早春覆膜,幼樹萌芽早,易受晚霜危害。蓋膜前,新栽果園灌透水,待地表晾干、鋤耙樹盤后,圍樹干地面鋪一塊1米見方的地膜,令樹盤中心稍洼,以集納雨水。樹干(根頸)周圍用濕土壓實,以免灼傷樹干和保持土壤水分。地膜四周也壓嚴,防風保濕。
主要提倡紡綞形。紡綞形結果比較早,是目前提倡的一種樹形,紡綞形:樹高2.5—3.米,冠幅1.8米,干高70厘米,在中心干上均勻著生10—15個主枝,不分層次,主枝間距15—20 厘米,均勻向四周分布,主枝的開張角度達60—90度,這種樹形樹冠小易管理,當年開花,二年結果,三至四年生產量即可大幅度增加。幼苗修剪以整形為主,一般在早春進行,樹干70厘米 以下的裙枝一概不留,90厘米以上每20厘米留一枝,要選好方向,生長長度在80厘米一律不剪,全部 拉平并刻芽,50-30厘米截頭促發新枝,來年再做處理,中央干不作短截,但每隔20厘米環割一刀,促進枝條均勻生長。5-6月份要及時扭梢,摘心控制,健壯的樹進行主干環割,促進花芽分化。樹枝太旺盛可澆多效唑藥物處理,控制樹枝增長,并促進花芽增多飽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