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
刺槐苗圃,林芝刺槐,刺槐批發,14公分刺槐 |
面向地區 |
全國 |
園林用途 |
風景樹 |
落葉與否 |
落葉性 |
生長環境 |
露地 |
樹齡 |
8年及以上 |
樹形 |
卵圓形 |
樹型 |
卵圓形 |
主要觀賞部位 |
花葉均可 |
刺槐分 布:原產北美的樹種,公元1601年就引入歐洲,公元1877年后引入中國,因其適應性強、生長快、繁殖易、用途廣而受到歡迎。在國內已遍及華北、西北、東北南部的廣大地區。在北緯23°~46°、東經124°~86°的27個省(市、自治區)都有栽培,而以黃河中下游和淮河流域為中心。垂直分布高可達海拔2100米。多以水土保持林、防護林、薪炭林、礦柱林樹種應用。刺槐原產地是在兩個完全不相連接的地域分布,形態變異豐富,它的觀賞價值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尤其是在立地條件差,環境污染重的地區綠化,這是不可缺少的園林綠化樹種。
毛刺槐高可達2米,莖部、小紙條和花梗均有紅色刺毛,故而得名。托葉不變為刺狀,廣橢圓形至近圓形,長2—3.5厘米,葉端鈍而又小尖頭,花粉紅色或,長2.5厘米,2—7朵組成總狀花序,花期5—6月。莢果長5—8厘米,具有腺狀毛刺。 毛刺槐喜光,在過蔭處多生長不良,耐寒性較強,喜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有一定的耐鹽堿力,在PH鹽量0.2%的輕度鹽堿土中能正常生長。嫁接苗抗風力不強,不宜栽植于風口或開闊處,否則易出現“掉頭”情況。耐旱,不耐水濕。耐修剪。對等有毒有害氣體有較強抗性。
刺槐落葉喬木,樹高25米,胸徑達1.1米。樹皮深縱裂至淺裂。小枝光滑,褐色。無頂芽,柄下芽。奇數羽狀復葉,互生;小葉7~長1.5~4.5厘米,兩面平滑,對生或近對生,全緣,有小托葉;在總葉柄基部常有大小、軟硬不相等的2托葉刺。總狀花序白色,有香氣,腋生,花序軸細而。莢果扁平,帶狀長橢圓形,長4~10厘米,沿腹縫線有窄翅。種子扁腎形,褐綠色、紫褐色至近黑色,具淡色的斑紋。4~5月開花,莢果7~9月成熟。在中國有兩個栽培變型:無刺槐:樹冠開闊,掃帚形,整齊美觀。枝條,無刺。球冠無刺槐:分枝細密,樹冠能自成卵圓形,耐修剪。枝條無刺,或刺很小、很軟。不開花或少開花,幾無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