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
世澤園林白花刺槐,刺槐,宿遷刺槐,江西刺槐 |
面向地區 |
全國 |
園林用途 |
風景樹 |
落葉與否 |
落葉性 |
生長環境 |
露地 |
樹齡 |
8年及以上 |
樹形 |
卵圓形 |
樹型 |
卵圓形 |
主要觀賞部位 |
花葉均可 |
刺槐習性:刺槐喜光。喜溫暖濕潤氣候,在年平均氣溫8~14℃、年降水量500~900毫米的地方生長良好。刺槐對土壤要求不嚴,適應性很強。喜土層深厚、肥沃、疏松、濕潤的粉砂土、砂壤土和壤土。對土壤酸堿度不敏感。在底土過于粘重堅硬、排水不良的粘土、粗砂土上生長不良。雖有一定抗旱能力,但在久旱不雨的嚴重干旱季節往往枯梢。不耐水濕。怕風。生長快,是上重要的速生樹種。根淺,樹冠濃密。結實早,產量豐富。材積生長旺期在15~20年以后,在較好的立地條件下,能保持到40年以上。造林好選擇有水澆條件、排水良好、深厚肥沃的砂壤土育苗。播種前先經熱水浸種。以春播為主,但春季特別干旱的地方也可雨季播種。造林方法因地而異:在冬、春季多風,比較干燥寒冷地區可在秋季或早春采用截干造林;在氣候比較溫暖濕潤而風少的地方可帶干造林,以春季造林為好。刺槐的主要害蟲有:白蟻、葉蟬、天牛、蚧、小皺蛾、槐蚜、刺槐尺蛾、刺槐種子小蜂等。
毛刺槐又名江南槐原產于北美,為豆科刺槐屬落葉灌木。由于毛刺槐的花型優美,香味濃郁,所以常常被作為庭院、草坪的基礎栽植。
除了在平原地與楊單行混交外,與其他樹種均作帶狀(4~6行)或塊狀混交,如刺槐抑制其他樹種生長,亦可提早采伐或平茬成灌木狀,以庇護地面。撫育管理:造林后要及時中耕、除草、修枝、疏伐和防治病蟲害。修枝可在秋、冬、早春或麥收前(5月)進行。刺槐林開始疏伐的時間大約在造林后4~6年。在同齡純林中采用下層疏伐方法(見疏伐),在平原地株行距整齊的林分,多采用機械疏伐方法(見疏伐),在異齡萌蘗林及異齡混交林中,采用上層疏伐法或綜合疏伐法(見疏伐)。生產小徑材的林分主伐齡可定在10~15年,中徑材的林分主伐齡可定在20~30年。速生豐產林可定在10~15年主伐。主伐后可進行萌蘗更新,雨季前把根株挖出來,促使根蘗多萌發,苗木生長旺盛。采伐的第二年早春定株,每公頃保留2490~3300株。
造林技術:采種:要在15~20年以上的健壯樹上采種。莢果赤褐色,果皮干枯狀即可采集。由于豆莢螟、種子小蜂及種子麥蛾的為害,要提早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采種。莢果采集后,攤在地上日曬,碾壓脫粒或脫粒機脫粒,除去果皮、秕粒及雜物,取得純凈種子,裝入袋內干藏。莢果出種率10~20%。種子千粒重21.8克。育苗:選擇排水良好、濕潤、肥沃的沙壤土作苗圃。鹽堿地要選用含鹽量在0.2%以下,地下水位1.0米以上的地方育苗。不可用蔬菜地作苗圃。結合整地用硫酸亞鐵粉進行土壤消毒。刺槐種皮厚而堅硬,透水性差,有很多硬粒種子,采用多次熱水浸種。先把90~100℃的開水倒入缸中,然后倒入種子,邊倒邊攪動,一直到水不燙手為止,浸泡一晝夜,用黃泥漿水把吸水膨脹的種子漂出來,剩下來未吸水的硬粒用上法繼續浸種,后剩下的硬粒種子放在細眼鐵篩內,再把鐵篩放入熱水鍋中約10秒鐘,迅速搖動鐵篩,使種子受熱均勻。提起鐵篩把種子倒入涼水中,浸泡一晝夜,絕大多數種子均可吸水膨脹。將吸水膨脹的種子混沙,放在背風向陽的沙坑中或草袋內、缸內(蓋草簾)催芽,每天噴水和攪動2次,1/3的種子裂嘴時即可取出播種。春播約在清明前后,春旱嚴重的地方改在雨季播種,鹽堿地在雨季后期(8月中下旬)播種。寬幅條播(溝寬10厘米,溝深2~3厘米),每公頃用種量37.5~60公斤。也可以起苗后培養根蘗苗及袋接繁殖優良類型。
刺槐是暖溫帶樹種,適生于年平均降水量600~1200毫米,年平均氣溫10~14℃的氣候,在年降水量500~600毫米,年平均氣溫6~9℃,低氣溫-24~-26℃,河灘、背風溝谷里的刺槐林也能正常生長,但在干瘠的山坡、梁峁等地,樹形低矮,樹干彎曲、多杈。在年降水量不足500毫米,年平均氣溫6℃以下,低氣溫超過-26℃的地方,不能長成大樹,地年年凍死,年年萌條,呈灌木狀。栽植在風口的刺槐,生長緩慢,且易發生風折、風倒、傾斜或偏冠。刺槐根系發達,吸收面廣,有較強的耐旱力。刺槐對水分很敏感,在黃海、渤海的濱海細沙地,黃河、淮河、海河流域的河漫灘、溝谷、渠路邊、堤壩等地表現出速生的特性。干形通直圓滿,一般8~12年即可長成小徑材,15~20年長成中徑材。但不耐澇,死水潴積1~2天即被澇死,地下水位不足1.0米的地方,爛根率高達45~70%,枯梢嚴重。對土壤要求不嚴,在沙土、壤土、粘土,甚至多年礦渣堆和頁巖風化的石礫上都能生長,但是在干瘠的中沙地和結構不良的粘土地上生長緩慢,樹形低矮。在酸性土、鈣質土壤及含鹽量0.3%以下的鹽堿土都可以正常生長,在疏松、濕潤、肥沃的細沙地及壤土地上生長快。根有根瘤,可把空氣中的氮固定到土壤中。刺槐喜光性強,不耐庇蔭。樹高速生期大多數出現于2~6年間,少數在6~10年間,大連年生長量1.5~2.0米。直徑生長的速生期在3~15年,大連年生長量1.0~3.0厘米。材積速生期出現在12~30年間,大連年生長量0.00173~0.05093立方米。
刺槐原產美國東部的阿伯拉契亞山脈和奧薩克山脈。在清光緒三至四年(1877~中國駐日副使張斯桂寄樹苗給左宗棠栽植于南京。20世紀初,從歐洲(德國)大量引種,在山東青島和膠濟路兩側的丘陵、河灘造林。以后逐步擴展到華東、華北、西北及遼東半島等地。刺槐在中國栽植的北界大致在遼寧的鐵嶺、沈陽,河北的承德、張家口,寧夏的銀川一線;西北至新疆的石河子、奎城、伊寧、阿克蘇、葉城、和田;西達青海的西寧;西南至四川雅安、云南昆明;南到廣東、廣西;東至遼寧丹東、山東煙臺、江蘇省北部沿海及臺灣省。即北緯23°~46°、東經81°~124°的廣大區域內都有栽植。在長江以南,多為零星栽植。在北緯32°~37°(沿海可到40°)、東經108°~124°之間的黃河中下游、淮河流域和黃土高原背風溝谷、土石山坡中下部,及山溝、細沙地、輕鹽堿地、河流兩岸的河漫灘、濱海沙灘和堤壩都是刺槐適生的地區。栽植區的海拔高度高限:甘肅臨洮縣2100米,山西中南部1400米,陜西延安1600米,河北張家口1000米,山東1000米,安徽、江蘇500~700米以下。
刺槐材質堅重,順紋抗壓強度和抗沖擊強度均很高。耐腐,耐水濕,刨面有光澤,花紋美觀,為樁木、坑木、枕木、農具、車輛、工具把柄、運動器材、地板及海帶養殖等優良用材。枝椏、木材、樹根易燃,火力旺,為薪炭材。葉子含多種營養成分,為優良的飼料和肥料。刺是優良蜜源,且含芳香油。樹皮纖維強韌,有光澤,易漂白和染色,供造紙編織、制繩用。刺槐保持水土能力很強,還能改良土壤,增加團粒結構和有機質。
刺槐的栽培品種,可進行嫁接繁殖,砧木可用刺槐的實生苗。大苗培育定苗后要及時除蘗、修剪,促使樹干和冠形的形成。對生長不良和彎曲的苗木,可截干處理,使其另生萌條,以此培育成壯直的主干。大苗定植后,要設立支柱,防風倒和折斷。移植在秋季落葉后至春季芽萌動前進行,不需帶土球,可裸根沾泥漿進行移植。
【苗木繁育】可用播種、扦插、根插、分蘗和嫁接等方法繁殖,以播種繁殖為主,其他方法因較繁雜、產苗量又低,故生產上少用。 播種繁殖刺槐實生苗3?5年生開始幵花結實,10?15年生大量結實。花期5月,果熟期11月。果實為莢果,條狀.成熟時赤褐色、質硬,宿存枝梢。 采種:選10?20年生、速生、干直、冠形豐滿、無病蟲害的植株為采種母樹。及時采收成熟果實,將采集的果實攤曬并經常翻動,經敲擊、脫粒,取出苗木種子,再經風選或水選,除去果殼等雜物等得紫褐色的純凈苗木種子。苗木種子干藏或密封低溫貯藏。千粒重16?25克,發芽率為70%~90% 播種:播種地宜選髙燥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刺槐種皮堅硬,通透性差,如播種前不處理,播后需20天左右發芽,甚而當年不發芽,同時硬粒苗木種子比例可達15“以上。因此春播前宜進行浸種,方法是:用60?801溫水浸種,冷卻后換清水,再浸,苗木種子吸水膨脹。對未膨脹的硬粒苗木種子,再用601'溫水浸種,然后用3倍量的濕沙和苗木種子混合堆積催芽。苗木種子堆上蓋濕潤的覆蓋物5?7天。當有30%的苗木種子裂嘴露白時即可播種。也可在秋季將苗木種子和濕沙層積貯藏至翌春播種。 春季條播,條距50?60厘米,播幅10厘米.播種深度1厘米。播后覆土、、澆水。每667平方米播種量為3千克。播后5?7天苗出土。 播種苗管理:待長出2片真葉時間苗。間苗要及時,否則苗木易產生大小兩化。幼苗生長迅速。速生期每隔15?20天結合灌溉追肥1次,加強松土除草。幼苗怕積水,雨水過多要排灌。當年苗髙達2米以上。在具備自動間歜噴霧設備的條件下,刺槐可進行扦插繁殖,也易生根成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