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
河南縣4公分欒樹,濮陽欒樹,河南長垣縣4公分欒樹,河南川匯區3公分欒樹 |
面向地區 |
全國 |
另一常見的分布較廣的欒樹為黃山欒樹,又名山膀胱、全緣葉欒樹,落葉喬木,小枝棕紅色,密生皮孔。小葉7~9片,全緣或有稀疏鋸齒。花黃色。蒴果膨大,入秋變為紅色。黃山欒樹主產安徽、浙江、江蘇、江西、湖南、廣東、廣西等省區,多生于丘陵、山麓及谷地。喜光、耐半陰,幼年期稍耐陰。喜溫暖濕潤氣候、肥沃土壤。對土壤酸堿度要求不嚴,微酸性、中性、鹽堿土均能生長,喜生于石灰質土壤。具深根性,萌蘗強,壽命較長,不耐修剪。適合在長江流域或偏南地區種植。病蟲害較少,有較強的抗煙塵能力。其耐寒性稍不及欒樹,但頂芽梢較欒樹發達,故假二叉分枝習性沒有欒樹明顯,易培養良好樹形,黃山欒樹因其速生性(當年播種苗可長至80~100厘米,3~5年開花結果)、抗煙塵及三季觀景的特點,已發展成長江流域風景林樹種。
播種:欒樹一般采用大田育苗。播種地要土壤疏松透氣,保水和排水性能良好,具一定的肥力,無地下害蟲和病菌。春季播種的,其播種地好在秋冬翻耕1遍至3遍,以促進土壤風化,蓄水保墑,消滅雜草和病蟲;整地要平整、精細,對干旱少雨地區播種前宜灌好底水。欒樹種子的發芽率較低,用種量宜大,一般每平方米需50克至100克。采用闊幅條播,既利于幼苗通風透光,又便于管理。種子播種后,覆一層1厘米至2厘米厚的疏松細碎土,以防種子干燥失水或受鳥獸危害。然后,用草、秸稈等材料覆蓋,以提高地溫,保持土壤水分,防止雜草滋長和土壤板結。待幼苗大部分出土后,及時分批撒除覆蓋物。
移植;欒樹屬深根性樹種;宜多次移植以形成良好的有效根系。播種苗于當年秋季落葉后即可掘起入溝假植;翌春分栽。由于欒樹樹干不易長直,次移植時要平茬截干,并加強肥水管理。春季從基部萌蘗出枝條,選留通直、健壯者培養成主干,則主干生長快速、通直。次截干達不到要求的,第二年春季可再行截干處理。以后每隔3年左右移植一次,移植時要適當剪短主根和粗側根,以促發新根。欒樹幼樹生長緩慢,前兩次移植宜適當密植,利于培養通直的主干,節省土地。此后應適當稀疏,培養完好的樹冠。
潢川縣繼紅花木種植合作社,主營綠化工程苗木,規格貨源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