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名稱 |
大酒葫蘆種子 |
面向地區 |
全國 |
果實初為綠色,后變白色至帶黃色,由于長期栽培,果形變異很大,因不同品種或變種而異,有的呈啞鈴狀,中間縊細,下部和上部膨大,上部大于下部,長數十厘米,有的僅長10厘米(小葫蘆),有的呈扁球形、棒狀或構狀,成熟后果皮變木質。
瓠子(變種)扁蒲與葫蘆(原變種)不同之處在于:子房圓柱狀;果實粗細勻稱而呈圓柱狀,直或稍弓曲,長可達60-80厘米,綠白色,果肉白色。全國各地有栽培,長江流域一帶廣泛栽培。果實嫩時柔軟多汁,可作蔬菜。
小葫蘆(變種)與葫蘆(原變種)的區別在于:植株結實較多,果實形狀雖似葫蘆,但較小,長僅約10厘米。我國多栽培。本變種果實藥用,成熟后外殼木質化,可作兒童玩具。種子油可制肥皂。
瓠瓜(變種)本變種與葫蘆(原變種)的主要區別在于:瓠果扁球形,直徑約30厘米。各地栽培。本變種的果實可制作水瓢和容器;古代和近代許多少數民族也供作樂器,為“八音”的一種,西南少數民族用作葫蘆笙或葫蘆絲,音調優美。
種植方法浸種55度水15分鐘,然后30度水24小時.溫水上放七天(不接觸)裂開就栽種。然后栽種到土里,苗出到3分之2時轉到18度。
催芽用木槽或普通的盆子,墊一層消毒的鋸末或沙子、再墊上一層紗布,將浸好的種子均勻地放在紗布上,上面蓋上擰干的新毛巾,蓋上蓋簾,蒙上棉被催芽,每天用新刷帚撣水2次。撣水不要過多,防止種皮內有積水。催芽溫度一般在25—28℃,不能低于25℃,高不超過32℃。
以拱棚支架為好,有利于通風透光。即選用長7~8m、寬4~5cm的竹片,兩頭埋在苗株中間,橫跨636f7079e79fa5e98193363畦面,形成拱形。再用竹片或竹竿與拱形竹片垂直放在拱形的頂部和兩側,兩竹片接觸部位用繩或鐵絲系牢,加固拱棚。拱棚一定要牢固;因為葫蘆根系的再生能力差,若遇風雨倒塌,損失嚴重。植株甩蔓后,引蔓上架,主蔓1m左右時摘心,促進側蔓生長。側蔓見果后,留2片葉摘心。隨著植株上架,要及時綁蔓,綁蔓時可將無效蔓及枯黃老葉去掉,以改善植株內部的通風、透光條件。
當幼苗長到5~7片葉時追肥。在植株附近挖溝或穴,畝施腐熟有機肥800~1000kg,配合適量的氮、磷肥,覆土后澆水。開花期一般不澆水,促其順利坐果,坐果后及時追施氮肥,并澆水。結果期間要肥水供應,但水分不宜太大,暴雨后應立即排水。